Skip to content

水地比

程传

比序卦:众必有所比,故受之以比。比亲辅也,人之类必相亲辅然后能安。故既有众,则必有所比。比所以次师也,为卦上坎下坤。以二体言之,水在地上,物之相切比无闲,莫如水之在地上,故为比也。又众爻皆阴,独五以阳刚居君位,众所亲附,而上亦亲下,故为比也。

水地比展开↓
初六
六二
六三
六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有孚比之,无咎。有孚盈缶,终来有它吉。
象曰:比之初六,有它吉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阴
⇩ 乘:-
⇅ 比:-
⏎ 应:-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水地比

比:吉。原筮,元永贞,无咎。不宁方来,后夫凶。

本义

比,亲辅也。九五以阳刚居上之中而得其正,上下五阴比而从之。以一人而橅万邦,以四海而仰一人之象。故筮者得之,则当为人所亲辅。然必再筮以自审,有元善长、永正固之德,然后可以当众之归而无咎。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,亦将皆来归之。若又迟而后至,则此交已固,彼来已晚,而得凶矣。若欲比人,则亦以是而反观之耳。

程传

比吉,道也。人相亲比,自为吉道。故杂卦云:“比乐师忧。”人相亲比,必有其道。苟非其道,则有悔咎。故必推原占决,其可比者而比之。筮谓占决卜度,非谓以蓍龟也。所比得元永贞,则无咎。元谓有君长之道,永谓可以常久,贞谓得正道。上之比下,必有此三者。下之从上,必求此三者,则无咎也。人之不能自保其安宁,方且来求亲比。得所比,则能保其安。当其不宁之时,固宜汲汲以求比。若独立自恃,求比之志不速,而后则虽夫亦凶矣。夫犹凶,况柔弱者乎?夫,刚立之称。传曰:“子南夫也。”又曰:“是谓我非夫。”凡生天地之间者,未有不相亲比而能自存者也。虽刚强之至,未有能独立者也。比之道,由两志相求。两志不相求,则睽矣。君怀抚其下,下亲辅于上。亲戚朋友乡党皆然,故当上下合志以相从。苟无相求之意,则离而凶矣。大抵人情相求则合,相持则睽。相持相待,莫先也。人之相亲固有道,然而欲比之志不可缓也。

集说

  • 郭氏雍曰: 一阳之卦,得位者师、比而已。得君位者为比,得臣位者为师。
  • 冯氏椅曰: 萃与比下体坤顺,同上体水泽不相逺。惟九四一爻有分权之象,故元永贞言于五。比下无分权者,故元永贞言于卦。义各有在也。
  • 胡氏一桂曰: 六十四卦,惟䝉、比以筮言。䝉贵初,而比贵原者,盖发䝉之道,当视其初筮之专诚;显比之道,当致其原筮而谨审。所以不同也。
  • 胡氏炳文曰: 原筮,本义读如原蚕、原庙、原田之原,义皆训再。曰吉,曰无咎,曰凶,皆占辞。吉,上下相比之占,统言也。无咎,所比者之占;凶,比人者之占,分言也。䝉、比卦辞特发两筮字,以示占者之通例。筮得䝉卦辞,䝉求亨者与亨䝉者皆可用;筮得此卦辞,为人所比与求比者皆可用。顾其所处所存者何如耳。䝉之筮问之人者,不一则不专;比之筮问其在我者,不再则不审。不寜方来,指下四阴而言。来者自来,后者自后,吾惟问我之可比不可比,彼之来比不来比,吾不问也。此固王者大公之道,而为九五之显比者也。

象曰:地上有水,比。先王以建万国,亲诸侯

本义

地上有水,水比于地,不容有间。建国亲侯,亦先王所以比于天下而无间者也。彖意人来比我,此取我往比人。

程传

夫物相亲比而无间者,莫如水在地上,所以为比也。先王观比之象,以建万国,亲诸侯。建立万国,所以比民也;亲抚诸侯,所以比天下也。

集说

  • 张氏浚曰: 水行地上,小大相比,率以归东。先王法之,建万国以下比其民,亲诸侯以上比其君,若身使臂,臂使指,小大相维,顺以听命,制得其道也。
  • 朱子语类云: 伊川言建万国以比民,民不可尽得而比,故建诸侯使比民,而天子所亲者诸侯而已,这便是比天下之道。
  • 冯氏当可曰: 地上之水,异源同流,畎浍相比以比于川,九川相比以比于海,如万国诸侯大小相比,而方伯连帅率之以比于天子也。
  • 胡氏炳文曰: 师之容民畜众,井田法也,可以使民自相合而无间;比之建国亲侯,封建法也,可使君与民相合而无间。

彖曰:比,吉也。

本义

此三字疑衍文

比,辅也;下顺从也。

本义

此以卦体释卦名义。

程传

比吉也。比者,吉之道也。物相亲比乃吉道也。比辅也,释比之义。比者相亲附也,下顺从也,解卦所以为比也。五以阳居尊位,群下顺从以亲辅之,之所以为比也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 “比吉也者”,言相亲比而得吉也。“比辅也者”,释比所以得吉。“下顺从者”,谓众阴顺从九五也。
  • 朱子语类云: “比吉也”也字羡,当云“比吉”。“比辅也,下顺从也”,比辅也解“比”字,下顺从也解“吉”字。
  • 杨氏启新曰: “下顺从”以卦体言,实则兼上下。众阴不曰“上下”而曰“下”者,以九五为主也。至“不宁方来”则曰“上下应”,前是尊上之辞,后是举众之辞。

原筮元永贞,无咎。以刚中也,不宁方来,上下应也。后夫凶,其道穷也。

本义

亦以卦体释卦辞。刚中谓五,上下谓五阴。

程传

推原筮决相比之道,得元永贞而后可以无咎。所谓元永贞,如五是也。以阳刚居中正,尽比道之善者也。以阳刚当尊位为君德元也,居中得正,能永而贞也。卦辞本泛言比道,彖言元永贞者,九五以刚处中正是也。人之生不能保其安宁,方且来求附比。民不能自保,故戴君以求宁。君不能独立,故保民以为安。不宁而来比者,上下相应也。以圣人之公言之,固至诚求天下之比以安民也;以后王之私言之,不求下民之附则危亡至矣。故上下之志必相应也。在卦言之,上下群阴比于五,五比其众,乃上下应也。众必相比而后能遂其生,天地之间,未有不相亲比而能遂者也。若相从之志不疾,后则不能成比,虽夫亦凶矣。无所亲比,困屈以致凶穷之道也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炳文曰: 凡应字多谓刚柔两爻相应,此则谓上下。五阴应乎五之刚,又一例也。师、比皆一阳五阴,师之应谓五应二,将之任专也;比之应则谓上下应五,君之分严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