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雷天大壮展开↓
×
初九
九二
九三
九四
六五
上六
爻辞:羝羊触藩,不能退,不能遂,无攸利,艰则吉。
象曰:不能退,不能遂,不祥也。艰则吉,咎不长也。
注解:-
⇧ 承:-
⇩ 乘:阴乘阴
⇅ 比:-
⏎ 应:上爻与三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五爻
⊙ 位:阴居阴位(当位),上易知
展开全部↓
雷天大壮

上六:羝羊触藩,不能退,不能遂,无攸利,艰则吉

本义

壮终动极,故触藩而不能退,然其质本柔,故又不能遂其进也。其象如此,其占可知。然犹幸其不刚,故能艰以处,则尚可以得吉也。

程传

羝羊但取其用壮,故阴爻亦称之。六以阴处震终而当壮,极其过可知,如羝羊之触藩篱,进则碍身,退则妨角,进退皆不可也。才本阴柔,故不能胜已以就义,是不能退也。阴柔之人,虽极用壮之心,然必不能终其壮,有摧必缩,是不能遂也。其所为如此,无所往而利也。阴柔处壮,不能固其守,若遇艰困,必失其壮,失其壮则反得柔弱之分矣。是艰则得吉也。用壮则不利,知艰而处柔则吉也。居壮之终,有变之义也。

集说

  • 朱子语类云: 上六取喻甚巧,盖壮终动极,无可去处,如羝羊之角挂于藩上,不能退遂。然“艰则吉”者,毕竟有可进之理,但必艰始吉耳。
  • 易氏祓曰: 三前有四,故为触藩;四前遇阴,故为藩决。上六前无滞碍,而亦言触藩者,处一卦之穷也。不能退者,在众爻之上;不能遂者,亢而不可前进也。然能艰则吉,此《易》之所以备劝戒也。

五与上皆阴爻而当阳壮已过之时,五犹曰“丧羊”,而上反曰“羝羊触藩”,何也?盖《易》者,像也。羊之触也,以角。卦似兑,有羊象,而上六适当角位,故虽阴爻而亦云触藩也。阴柔不至于羸角,但不能退、不能遂而已。艰则吉者,知其难而不敢轻易以处之也,故可进则进,不可进则退。杂卦谓“大壮则止”,是也。

象曰:不能退,不能遂,不详也;艰则吉,咎不长也

程传

非其处而处,故进退不能,是其自处之不详慎也。艰则吉,柔遇艰难,又居壮终,自当变矣。变则得其分,过咎不长,乃吉也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炳文曰: 临卦六三与大壮上六皆言“无攸利”,皆曰“咎不长”。盖六三之忧与上六之艰,不贵无过,而贵改过也。
  • 俞氏琰曰: 人之处事,以为易则不详审,以为艰则详审。向也既以不详审而致咎,今详审而不轻率,则其咎不长也。

总论

项氏安世曰: 有以事理得中为正者,有以阴阳当位为正者。刚以柔济之,柔以刚济之,使不失其正,此事理之正也。以刚处刚,以柔处柔,各当其位,此爻位之正也。大壮之时义,其所谓“利贞”者,利守事理之正,不以爻位言也。是故九二、九四、六五三爻不当位而皆利,初九、九三、上六三爻当位而皆不利。又于九二、九四爻辞明言“贞吉”,于初九、九三爻辞明言“征凶”、“贞厉”,圣人犹恐其未明也,又以小象释之。于九二则曰“九二贞吉,以中也”,明正吉以中而不以位也;于六五则曰“位不当也”,亦明无悔在中不在位也。《易》之时义屡迁,如此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