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雷益展开↓
初九
六二
六三
六四
九五 》
上九
爻辞:有孚惠心,勿问元吉。有孚惠我德。
象曰:有孚惠心,勿问之矣。惠我德,大得志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阳
⇩ 乘:阳乘阴,君得臣辅,多助
⇅ 比:五爻比于四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五爻与二爻有应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五多功,中位(中正之德)、君位
展开全部↓
风雷益
䷩
九五:有孚惠心,勿问元吉,有孚惠我德
本义
上有信以惠于下,则下亦有信以惠于上矣。不问而元吉可知。
程传
五刚阳中正,居尊位,又得六二之中正相应,以行其益,何所不利?以阳实在中,有孚之象也。以九五之德、之才、之位,而中心至诚在惠益于物,其至善大吉,不问可知,故云“勿问元吉”。人君居得致之位,操可致之权,苟至诚益于天下,天下受其大福,其元吉不假言也。“有孚惠我德”,人君至诚益于天下,天下之人无不至诚爱戴,以君之德泽为恩惠也。
集说
王氏弼曰:得位履尊,为益之主者也。为益之大,莫大于信;为惠之大,莫大于心。因民所利而利之,焉惠而不费,惠心者也。信以惠心,尽物之愿,固不待问而元吉。以诚惠物,物亦应之,故曰“有孚惠我德”也。
吕氏祖谦曰:人君但诚心惠民,不须问民之感。如此,然后元吉。民皆交孚而惠君之德。苟惠民而先问民之感不感,是计功利,非诚心惠民者也,安能使民之乐应乎?
蔡氏清曰:惠心,惠下之心也;惠我德,下惠我之德也。而皆有孚,上感而下应也。有孚之施于下者,在我只为心;自下之受此施者,目之则为德矣。实非有二也。
郑氏维岳曰:损之六五受下之益者也,益之九五益下者也。损六五受益而获元吉,益九五但知民之当益而已,勿问元吉也。此惠心之出于有孚者也。然上虽不望德于民,而民固德其惠矣。其德其惠,亦出于有孚也。故曰“王道本于诚意”。
案
“勿问”二字,吕氏说是,观孔子《象传》可见。
象曰:有孚惠心,勿问之矣;惠我德,大得志也
程传
人君有至诚惠益天下之心,其元吉不假言也,故云“勿问之矣”。天下至诚懐吾德以为惠,是其道大行,人君之志得矣。
集说
- 崔氏憬曰: 损上之时,一以损己为念,虽有孚惠心及下,终不言以彰已功,故曰“有孚惠心勿问”。问犹言也。如是获元吉,且为下所信而懐己德,故曰“有孚惠我德”。君虽不言,人惠其徳,则我大得志也。
- 张氏振渊曰: 惠出于心,又何问焉?大得志非以民之惠我为得志,以我足以致民惠我为得志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