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离为火展开↓
初九
六二
九三
九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日昃之离,不鼓缶而歌,则大耋之嗟,凶。
象曰:日昃之离,何可久也?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阳
⇩ 乘:阳乘阴,君得臣辅,多助
⇅ 比:三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三多凶
展开全部↓
离为火

九三:日昃之离,不鼓缶而歌,则大耋之嗟,凶。

本义

重离之间,前明将尽,故有日昃之象。不安常以自乐,则不能自处而凶矣。戒占者宜如是也。

程传

八纯卦皆有二体之义。离卦,内外皆明。九三居下体之终,是前明将尽,后明当继之时。人之始终,时之革易也,故为日昃之离。日下昃之明也,昃则将没矣。以理言之,盛必有衰,始必有终,常道也。达者顺理为乐,缶常用之器也,鼓缶而歌,乐其常也。不能如是,则以大耋为嗟,忧乃为凶也。大耋,倾没也,人之终尽。达者则知其常理,乐天而已,遇常皆乐,如鼓缶而歌。不达者则恐怛有将尽之悲,乃大耋之嗟,为其凶也。此处死生之道也。耋与昳同。

集说

  • 苟氏爽曰: 初为日出,二为日中,三为日昃。
  • 梁氏寅曰: 三居下离之终,乃日昃之时也。夫持满定倾,非中正之君子不能。三处日之夕,而过刚不中,其志荒矣。故不鼓缶而歌,则大耋之嗟。其歌也,乐之失常也;其嗟也,哀之失常也。哀乐失常,能无凶乎?君子值此之时,则思患之心与乐天之诚并行而不悖,是固不暇于歌矣,而亦何至于嗟乎?

梁氏之说独得爻义。盖日昃者,喻心之昏,非喻境之变也。

象曰:日昃之离,何可久也

程传

日既倾昃,明能久乎?明者知其然也,故求人以继其事,退处以休其身。安常处顺,何足以为凶也。

日昃喻心德之昏也。心德明则常继,昏则不能以久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