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泽天夬展开↓
××
初九
九二
九三
九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壮于頄,有凶;君子夬夬,独行遇雨,若濡有慍,无咎。
象曰:君子夬夬,终无咎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阳
⇩ 乘:阳乘阳
⇅ 比:相近爻皆为阳,君子同道而行,相互壮大
⏎ 应:三爻与上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四爻、五爻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三多凶
展开全部↓
泽天夬

九三:壮于頄,有凶。君子夬夬,独行遇雨,若濡,有愠无咎

本义

頄,颧也。九三当决之时,以刚而过乎中,是欲决小人而刚壮见于面目也。如是则有凶道矣。然在众阳之中,独与上六为应,若能果决其决,不系私爱,则虽合于上六,如独行遇雨,至于若濡而为君子所愠,然终必能决去小人而无所咎也。温峤之于王敦,其事类此。

程传

爻辞差错安定,胡公移其文曰:“壮于頄有凶,独行遇雨,若濡,有愠,君子夬夬无咎。”亦未安也。当云:“壮于頄有凶,独行遇雨,君子夬夬,若濡,愠无咎。”夬决尚刚健之时,三居下体之上,又处健体之极,刚果于决者也。頄,颧骨也,在上而未极于上者也。三居下体之上,虽在上而未为最上,上有君而自任其刚决,壮于頄者也,有凶之道也。独行遇雨,三与上六为正应,方群阳共决一阴之时,已若以私应之,故不与众同而独行,则与上六阴阳和合,故云遇雨。易中言雨者,皆谓阴阳和也。君子道长,决去小人之时,而已独与之和,其非可知。唯君子处斯时,则能夬夬,谓夬其夬,果决其断也。虽其私与当远绝之,若见濡污,有愠恶之色,如此则无过咎也。三健体而处正,非必有是失也,因此义以为教耳。爻文所以交错者,由有遇雨字,又有濡字,故误以为连也。

集说

  • 陆氏希声曰:当君子之世而应小人,故外有沾污之累,内有愠恨之心,然后获无咎者,志存焉。

  • 王氏安石曰:九三干体之上,刚亢外见,壮于頄者也。夬夬者,必乎夬之辞也。应乎上六,疑于污也,故曰若濡。君子之所为,众人固不识。若濡,则有愠之者矣。和而不同,有夬夬之志焉,何咎之有?

  • 郭氏雍曰:夬与大壮内卦三爻相类,故初九、九三言壮。壮者,小人用刚之事,非大者之壮也。二卦九三皆具君子小人二义,故大壮曰“小人用壮,君子用罔”,而此曰“壮于頄有凶,君子夬夬”。是也。以小人用壮言之,则知壮于頄者小人之事也,是以凶也。唯君子明夬夬之义,则终无咎矣。

  • 朱子语类云:君子之去小人,不必悻悻然见于面目。至于遇雨而为所濡湿,虽为众阳所愠,然志在决阴,故得无咎也。盖九三虽与上六为应,而以刚居刚,有能决之象,故壮于頄则有凶,而和柔以去之乃无咎。

  • 蔡氏清曰:大意为君子之去小人,顾其本心何如耳。本心果是要决小人,则虽暂与之合而为善类之愠,终必能决之而无咎。不愈于壮于頄而有凶乎?此所以贵于决而和也。

  • 何氏楷曰:上六为成兑之主,泽上于天,故称雨。以其适值而非本心也,故称遇。本非濡也,而迹类之,故称若。或观其迹而不察其心也,故称有“愠”。

象曰:君子夬夬,终无咎也

程传

牵梏于私好,由无决也。君子义之与比,决于当决,故终不至于有咎也。

集说

  • 黄氏淳耀曰: 终对始言之,始虽若濡有愠,终必决去而无咎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