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风恒展开↓
初六 》
九二
九三
九四
六五
上六
爻辞:浚恒,贞凶,无攸利。
象曰:浚恒之凶,始求深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-
⇅ 比:初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雷风恒
䷟
初六:浚恒,贞凶,无攸利
本义
初与四为正应,理之常也。然初居下而在初,未可以深有所求。四震体而阳性,上而不下,又为二三所隔,应初之意异乎常矣。初之柔暗,不能度势,又以阴居巽下为巽之主,其性务入,故深以常理求之,浚恒之象也。占者如此,则虽正亦凶,而无所利矣。
程传
初居下而四为正应,柔暗之人能守常而不能度势。四震体而阳性,以刚居高,志上而不下,又为二三所隔,应初之志异乎常矣。而初乃求望之深,是知常而不知变也。浚,深之也。浚恒,谓求恒之深也。守常而不度势,求望于上之深,坚固守此,凶之道也。泥常如此,无所往而利矣。世之责望故素而致悔咎者,皆浚恒者也。志既上求之深,是不能恒安其处者也。柔微而不恒安其处,亦致凶之道。凡卦之初终,浅与深、微与盛之地也,在下而求深,亦不知时矣。
集说
- 陆氏希声曰: 常之为义,贵久于其道,日以浸深。初为常始,宜以渐为常,而体巽性躁,遽求深入,是失久于其道之义,不可以为常,故贞凶。
- 胡氏瑗曰: 天下之事,必皆有渐,在乎积日累久而后能成其功。是故为学既久,则道业可成,圣贤可到;为治既久,则教化可行,尧舜可至。若是之类,莫不由积日累久而后至,固非骤而及也。初六居下卦之初,为事之始,责其长久之道、永远之效,是犹为学之始,欲亟至于周孔;为治之始,欲化及于尧舜。不能积久其事而求常道之深,故于贞正之道见其凶也。无攸利者,以此而往,必无所利。孔子曰:“欲速则不达”,是也。
- 王氏宗传曰: 初,巽之主也,当恒之初而以深入为恒,故曰浚恒。犹之造事也,未尝有一日之劳而遽求其事成;犹之为学也,未尝有一日之功而遽求其造道。夫造事而欲其有所成,为学而欲其有所造,固所当然。然望之太深,责之太遽,俱不免于无成而已,故凶而无攸利也。
- 王氏申子曰: 恒久也,天下可久之事,岂一朝夕所能致者?初六质柔而志刚,质柔故昧于远见,志刚故欲速不达。处恒之初,是方为可久之计者,而遽焉求深,故曰浚恒。非急暴而不能恒,则必苟且而不可恒矣。贞固守此以为恒,取凶之道也,何所利哉?
案
此爻义陆氏、胡氏、二王氏俱与传义异,于卦义尤为精切,可从。盖凡事渐则能久,不渐则不能久矣。孟子所谓“其进锐者,其退速”也。
象曰:浚恒之凶,始求深也
程传
居恒之始而求望于上之深,是知常而不知度势之甚也,所以凶。阴暗不得恒之宜也。
集说
- 朱氏震曰: 初居巽下,以深入为恒;上居震极,以震动为恒。在始而求深,在上而好动,皆凶道也。
- 郭氏雍曰: 进道有渐而后可久。在恒之初,浚而深求,非其道也。
- 王氏申子曰: 可恒之道,以久而成。始而求深,是施诸己则欲速不达,施诸人则责之太遽者也,故凶。
- 苏氏浚曰: 凡人用功之始,立志太锐,取效太急,便有欲速助长之病。故曰“始求深”,孟子言“深造必以道”,正是此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