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山蹇展开↓
×
初六
六二
九三 》
六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往蹇来反。
象曰:往蹇来反,内喜之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阳乘阴,君得臣辅,多助
⇅ 比:三爻比于二爻、四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三爻与上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五爻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三多凶
展开全部↓
水山蹇
䷦
九三:往蹇来反
本义
反就二阴,得其所安。
程传
九三以刚居正,处下体之上。当蹇之时,在下者皆柔,必依于三,是为下所附者也。三与上为正应,上阴柔而无位,不足以为援,故上往则蹇。也来,下来也,反,还归也。三为下二阴所喜,故来为反,其所也,稍安之地也。
集说
孔氏颖达曰:九三与坎为邻,进则入险,故曰“往蹇”;来则得位,故曰“来反”。
呉氏曰愼曰:九三刚正,为艮之主,所谓见险而能止者,故来而能反,止于其所。案传义以反为反就二阴,孔氏、呉氏则谓止于其所。以孔子象传观之,则传义理长,盖三为内卦之主故也。
象曰:往蹇来反,内喜之也
程传
内在下之阴也。方蹇之时,阴柔不能自立,故皆附于九三之阳而喜爱之。九之处三,在蹇为得其所也。处蹇而得下之心,可以求安。故以来为反,犹《春秋》之言归也。
集说
- 孔氏颖达曰: 内卦三爻,唯九三一阳居二阴之上,是内之所恃,故云“内喜之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