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泽中孚展开↓
初九
九二 》
六三
六四
九五
上九
爻辞: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,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
象曰:其子和之,中心愿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阳乘阳
⇅ 比:二爻比于三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阳居阴位(不当位),二多誉,中位(中正之德)
展开全部↓
风泽中孚
䷼
九二: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;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
本义
九二中孚之实,而九五亦以中孚之实应之,故有鹤鸣子和,我爵尔靡之象。鹤在阴,谓九居二;好爵,谓得中;靡与縻同,言懿德人之所好,故好爵虽我之所独有,而彼亦系恋之也。
程传
二刚实于中孚之至者也。孚至则能感通,鹤鸣于幽隐之处,不闻也,而其子相应和,中心之愿相通也。好爵我有,而彼亦系慕,说好爵之意同也。有孚于中,物无不应,诚同故也。至诚无远近幽深之间,故《系辞》云:“善则千里之外应之,不善则千里违之。”言诚通也。至诚感通之理,知道者为能识之。
集说
- 孔氏颖逹曰: 九二体刚,处于卦内,又在三四重阴之下,而履不失中,是不徇于外,自任其真者也。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,则声闻于外,为同类之所应焉。如鹤之鸣于幽远,则为其子所和也。靡,散也,不私权利,惟德是与。若我有好爵,愿与尔贤者分散而共之,故曰“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”。
- 王氏安石曰: 君子之言行至诚而善,则虽在幽远,为己类者亦以至诚从而应之,中孚之至也。
- 苏氏轼曰: 中孚必正而一,静而久。而初九、六四、六三、上九有应而相求,皆非所谓正而一、静而久者也。惟九二端悫无求,而物自应焉。
- 张氏浚曰: 二处二阴下,为在阴,其子和之谓初。
- 郑氏汝谐曰: 二独无应,若未信于人而爻之最吉莫二若也。自耀者其实丧,自晦者其德章。无心于感物,而物无不感者,至诚之道也。二以刚履柔,其居得中,且伏于二阴之下,葢静晦而无求者。无求而物自应,故鹤鸣在阴,而其子和之者,感以天也。
案
易例中凡言“子”言“童”者,皆初之象。故张氏以其“子和之”为初者近是。好爵谓㫖酒也,靡谓醉也。九二有刚中之实徳,无应于上,而初与之同德,故有鹤鸣子和、好爵尔靡之象。言父子明不出户庭也,言尔我明不逾同类也。《诗》云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”则居爽垲之地而声及远矣。处于阴而子和,则不求远闻可知。又曰:“我有㫖酒,嘉賔式燕以衎。”则同乐者众矣。吾与尔靡,则惟二人同心而已。君子之实德实行,不务于远而脩于迩,故《系辞传》两言“况其迩者乎”,然后推广而极言之。
象曰:其子和之,中心愿也
程传
中心愿,谓诚意所愿也,故通而相应。
集说
- 朱氏震曰:荀子所谓“同焉者合,类焉者应”也。
- 程氏敬承曰:鹤之鸣由中而发,子之和亦根心而应,故曰“中心愿”。愿出于中,乃孚之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