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泽水困展开↓
初六
九二
六三
九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困于葛藟,于臲卼,曰动悔。有悔,征吉。
象曰:困于葛藟,未当也;动悔有悔,吉行也。
注解:-
⇧ 承:-
⇩ 乘:阴乘阳,小人壅君子,多咎
⇅ 比:上爻比于五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阴居阴位(当位),上易知
展开全部↓
泽水困

上六:困于葛藟,于臲卼,曰动悔有悔,征吉

本义

以阴柔处困极,故有“困于葛藟,于臲卼,曰动悔”之象。然物穷则变,故其占曰:“若能有悔,则可以征而吉矣。”

程传

物极则反,事极则变。困既极矣,理当变矣。葛藟,纒束之物;臲卼,危动之状。六处困之极,为困所纒束,而居最高危之地,困于葛藟与臲卼也。动悔,动辄有悔,无所不困也。有悔,咎前之失也,曰自谓也。若能曰:“如是动皆得悔”,当变前之所为,有悔也。能悔则往而得吉也,困极而征,则出于困矣,故吉。三以阴在下卦之上而凶,上居一卦之上而无凶,何也?曰:三居刚而处险,困而用刚险,故凶;上以柔居说,唯为困极耳,困极则有变,困之道也。困与屯之上,皆以无应居卦终。屯则泣血涟如,困则有悔征吉。屯险极而困说体,故也以说顺进,可以离乎困也。

集说

  • 项氏安世曰:此彖所谓“尚口乃穷”也。若能断葛藟而不牵辞,臲卼而不居,行而去之,吉孰加焉?
  • 易氏祓曰:阳刚不可终困,而二四五皆不言吉。阴柔未免乎困,而上独言吉者,困极则变,如否之有泰,虽险而终济也。
  • 徐氏几曰:震无咎者存乎悔。困已极矣,有悔则可出困而征吉,困穷而通,其谓是夫。
  • 吴氏曰愼曰:困非自己致而时势适逄者,则当守其刚中之徳,是谓困而不失其所亨也。其道主于贞。若困由已之柔暗而致者,则当变其所为,以免于困也。其道主于悔。学者深察乎此,则处困之道异宜而各得矣。

处困贵于说,而上为说之主也。故虽当困极,而尚有征吉之占,异乎初与三之坐困行塞者也。然为兑主,则又有尚口之象。尚口则支离缴绕,如困于葛藟然,将且臲卼不安,而失其所为说矣。故必悔悟而离去之,则吉。

象曰:困于葛藟,未当也;动悔有悔,吉行也

程传

为困所缠而不能变,未得其道也,是处之未当也。知动则得悔,遂有悔而去之,可出于困,是其行而吉也。

集说

  • 陆氏希声曰:行而获吉,故曰“变乃通也”。
  • 田氏畴曰:诸家皆以“吉行也”三字为一句,非也。盖“动悔有悔吉”是句,“行也”是句。“动悔有悔”之所以吉者,以能行而得之也。“行也”二字,乃是解“征吉”之义。

总论

  • 龚氏焕曰: 卦以柔揜刚而为困,主乎阳而言也。而阴之困为尤甚。《彖传》曰:“困而不失其所亨,其惟君子乎?”三刚爻之谓矣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