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水山蹇展开↓
×
初六
六二
九三
六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往蹇来硕,吉;利见大人。
象曰:往蹇来硕,志在内也。利见大人,以从贵也。
注解:-
⇧ 承:-
⇩ 乘:阴乘阳,小人壅君子,多咎
⇅ 比:上爻比于五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上爻与三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四爻
⊙ 位:阴居阴位(当位),上易知
展开全部↓
水山蹇

上六:往蹇来硕,吉,利见大人

本义

巳在卦极,往无所之,益以蹇耳。来就九五,与之济蹇,则有硕大之功。大人指九五,晓占者宜如是也。

程传

六以阴柔居蹇之极,冒极险而往,所以蹇也。不往而来,从五求三,得刚阳之助,是以硕也。蹇之道,厄塞穷蹙;硕大也,寛裕之称。来则寛大其蹇,纾矣。蹇之极有出蹇之道,上六以阴柔故不得出,得刚阳之助可以纾蹇而已。在蹇极之时,得纾则为吉矣。非刚阳中正,岂能出乎蹇也。利见大人,蹇极之时,见大德之人,则能有济于蹇也。大人谓五,以相比发此义。五刚阳中正而居君位,大人也。在五不言其济蹇之功,而上六利见之,何也?曰在五不言,以其居坎险之中,无刚阳之助,故无能济蹇之义。在上六,蹇极而见大德之人,则能济于蹇,故为利也。各爻取义不同,如屯初九之志正,而于六二则目之为寇也。诸爻皆不言吉,上独言吉者,诸爻皆得正,各有所善,然皆未能出于蹇,故未足为吉。惟上处蹇极而得寛裕,乃为吉也。

集说

  • 朱子语类云:诸爻皆不言吉,盖未离乎蹇中也。至上六“往蹇来硕,吉”,却是蹇极有可济之理。

  • 项氏安世曰:上六本无所往,特以不来为往耳;初六本无所来,特以不往为来耳。案易卦上与五虽相比,然无随从之义者,位在其上,故于象如事外之人,不与二三四同也。惟有时取尚贤之义,则必六五遇上九乃可。大有大畜、颐鼎之类是也。然随以九五遇上六,亦取下贤之义,则以卦义刚来下柔故耳。至于以上六遇九五吉者绝少而凶吝者多,盖以渐染于阴,为刚中正之累。大过、咸、夬、兑之类是也。惟是卦有利见大人之文,而以九五为义者,则上六与五相近,可以反而相从。讼、巽之彖以九五为大人矣,而上九以刚遇刚,则不相从也。升彖亦言用见大人矣,而卦无九五,故言用见以别之。独蹇、萃之彖以九五为大人,而遇之者上六也。以柔遇刚,则有相从之义。故萃则赍咨求萃于五而无咎,蹇则来就于五而得吉。蹇之上优于萃者,聚极则散,难极则解也。乾卦二五而外,爻辞言“利见大人”者,惟此而已。

象曰:往蹇来硕,志在内也;利见大人,以从贵也

程传

上六应三而从五,志在内也。蹇既极而有助,是以硕而吉也。六以阴柔当蹇之极,密近刚阳中正之君,自然其志从附以求自济,故利见大人。谓从九五之贵也。所以云“从贵”,恐人不知大人为指五也。

集说

  • 苏氏轼曰: 内与贵,皆五之谓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