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九:同人于郊,无悔
本义
居外无应,物莫与同,然亦可以无悔,故其象占如此。郊在野之内,未至于旷远,但荒僻无与同耳。
程传
郊在外而远之地,求同者必相亲相与。上九居外而无应,终无与同者也。始有同则至终或有睽悔,处远而无与,故虽无同亦无悔。虽欲同之志不遂,而其终无所悔也。
集说
杨氏时曰:同人于野则亨,上九同人于郊,止于无悔而已。何也?盖以一卦言之,则于野无昵比之私焉,故亨。上九居卦之外而无应,不同乎人,人亦无同之者,则静而不通乎物也,故无悔而已。
蔡氏渊曰:国外曰郊,郊外曰野。虽在卦上,犹未出乎卦也,故止曰郊。
梁氏寅曰:上无所系应而同人于郊,则所同者远,亦无私矣。然犹未能极乎远,故不能吉亨,止于无悔而已。象传言“志未得”,盖其所同者未能周于天下,是其志之未遂也。
象曰:同人于郊,志未得也
程传
居远莫同,故终无所悔。然而在同人之道,求同之志不得遂,虽无悔非善处也。
集说
- 蔡氏渊曰:未及乎野,非尽乎大同之道者也,故曰志未得。
案
卦外有野象,于野曰亨,而此爻但曰无悔,则知郊去野犹一间,而大同之志未得也。孔子可谓善读周公之文矣。
总论
孔氏颖逹曰:凡处同人而不泰焉,则必用师矣者。王氏注意非止上九一爻,乃总论同人一卦之义。去初上而言,工有同宗之吝,三有伏戎之祸,四有不克之困,五有大师之患。是处同人之世,无大通之志,则必用师矣。
杨氏文焕曰:同人于野则亨,于门则无咎,于宗则吝,于郊则无悔。于宗不若于门,于门不若于郊,于郊不若于野。六爻有不能尽卦义者,同人是也。
梁氏寅曰:同人之道,以大同而不私为善。故卦之诸爻,或比或应,皆为同于所近,无大吉者。彖言“同人于野,则能绝其私与而廓然大公”,此其所以亨也。以一卦观之,由内而至外,初为同人于门,至近也;二为同人于宗,亦近也;至上而同人于郊,则远矣。然未如野之尤远也。同人于野,岂非超出于家邑之外乎?二为同人之主,而不能大同,故其有应者乃所以为吝。初上虽无咎无悔,然终不若于野之亨也。圣人以四海为一家,中国为一人,而情无不孚,恩无不洽者,岂非同人于野之意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