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坤为地展开↓
初六
六二
六三
六四
六五
上六
爻辞:黄裳,元吉。
象曰:黄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阴
⇩ 乘:阴乘阴
⇅ 比:皆为阴,阴柔汇集,代表多奸佞
⏎ 应:-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五多功,中位(中正之德)、君位
展开全部↓
坤为地

六五:黄裳元吉

本义

黄中色裳下饰,六五以阴居尊,中顺之徳充诸内而见于外,故其象如此,而其占为大善之吉也。占者徳必如是,则其占亦如是矣。春秋传南蒯将叛,筮得此爻,以为大吉。子服恵伯曰:忠信之事则可,不然必败。外强内温,忠也和以率贞,信也,故曰黄裳元吉。黄中之色也,裳下之饰也,元善之长也。中不忠,不得其色;下不共,不得其饰;事不善,不得其极。且夫易不可以占险,三者有阙,筮虽当未也。后蒯果败,此可以见占法矣。

程传

坤虽臣道,五实君位,故为之戒云黄裳元吉。黄中色裳下服,守中而居下,则元吉。谓守其分也,元大而善也。爻象唯言守中居下,则元吉,不尽发其义也。黄裳既元吉,则居尊为天下大凶可知。后之人未达,则此义晦矣,不得不辨也。五尊位也,在它卦六居五,或为柔顺,或为文明,或为暗弱;在坤则为居尊位,阴者臣道也,妇道也。臣居尊位,羿莽是也,犹可言也;妇居尊位,女娲氏、武氏是也,非常之变,不可言也。故有黄裳之戒,而不尽言也。或疑在革汤武之事,犹尽言之,独于此不言何也?曰废兴理之常也,以阴居尊位非常之变也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 黄是中之色,裳是下之饰。坤为臣道,五居尊位,是臣之极贵者也。能以中和居于臣职,故云黄裳元吉。元大也,以其徳能如此,故得大吉也。

  • 朱子语类云: 黄裳元吉,不过是说在上之人能尽柔顺之道。黄中色裳,是下体之服,能似这个则无不吉。这是那居中处下之道。干之九五,自是刚健底道理;坤之六五,自是柔顺底道理。各随他阴阳,自有一个道理。

  • 项氏安世曰: 阴以在下为正,阳以在上为正。故二五皆中,而干之天徳独以属五,坤之地道独以属二。下非阳之位,故干之九二为在下而有阳徳者;上非阴之位,故坤之六五为在上而秉阴徳者。黄者地之色,裳者下之服,文者坤之象,皆属阴也。

易中五固尊位,但圣人取象未尝卦卦皆以君道言之。虽九五犹然,况六五乎?故小过之六五则言公,离之六五则言王公。大概居尊贵之位者,与卦义相当,则发其所当之义。程子之说,朱子盖议其非也。

象曰:黄裳元吉,文在中也

本义

文在中而见于外也。

程传

黄中之文在中,不过也。内积至美而居下,故为元吉。

集说

  • 谷氏家杰曰:黄裳是中德之发为文治也。象又推本于在中,谓文岂由外袭者哉?文德实具于中故也。中具于内曰黄中,中见于外曰黄裳。文在中,乃暗然之章,不显之文也,即美在其中意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