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泽天夬展开↓
初九
九二
九三
九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惕号,莫夜有戎,勿恤。
象曰:有戎勿恤,得中道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阳
⇩ 乘:阳乘阳
⇅ 比:相近爻皆为阳,君子同道而行,相互壮大
⏎ 应:-
⊙ 位:阳居阴位(不当位),二多誉,中位(中正之德)
展开全部↓
泽天夬

九二:惕号,莫夜有戎,勿恤

本义

九二当决之时,刚而居柔,又得中道,故能忧惕号呼以自戒备,而莫夜有戎亦可无患也。

程传

夬者,阳决阴,君子决小人之时,不可忘戒备也。阳长将极之时,而二处中居柔,不为过刚,能知戒备,处夬之至善也。内怀兢惕,而外严诚号,虽莫夜有兵戎,亦可勿恤矣。

集说

  • 张子曰:警惧中号,能孚号而有厉也。以必胜之刚决至危之柔,能自危厉,虽有戎何恤?

  • 苏氏轼曰:莫夜警也,有戎勿恤静也。

  • 王氏中子曰:彖言孚号而以有厉处之矣。二刚得中而知戒惧,故亦惕号。盖必如是而后可免小人乘闲抵隙之忧,故虽莫夜阴伏之时,有兵戎亦不足虑矣。以防之密而备之素也。

  • 吴氏曰愼曰:刚中居柔,能忧惕号呼,即彖之“孚号有厉,告自邑不利即戎”者也。虽莫夜有戎而无忧。

此爻辞有以“惕号莫夜”为句,“有戎勿恤”为句者。言莫夜人所忽也,而犹惕号,则所以警惧者素矣;有戎人所畏也,而不之恤,则所以持重者至矣。盖即彖之所谓“孚号有厉,不利即戎”者也。夫惟无事而惕号,故有事而能勿恤。史称终日钦钦如对大敌,及临陈则志气安闲若不欲战者,是也。此卦当以九五为卦主,而彖辞之意独备于九二者,盖九二远阴,主于平时,则发“孚号告邑不利即戎”之义;九五近阴,主于临事,则发“扬于王庭利有攸往”之义。然其为中行中道,则一也。

象曰:有戎勿恤,得中道也

程传

莫夜有兵戎,可惧之甚也。然可勿恤者,以自处之善也。既得中道,又知惕惧,且有戒备,何事之足恤也?九居二虽得中,然非正,其为至善何也?曰阳决阴,君子决小人而得中,岂有不正也?知时识势,学易之大方也。

集说

  • 张子曰: 能得中道,故刚而不暴。
  • 苏氏轼曰: 能静而不忘警,能警而不用,得中道矣。与大壮九二“贞吉”同,故皆称其得中。

“有戎勿恤”者,谓不轻于即戎也,此所以为得中道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