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艮为山展开↓
初六
六二
九三
六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艮其限,列其夤,厉薰心。
象曰:艮其限,危薰心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阳乘阴,君得臣辅,多助
⇅ 比:三爻比于二爻、四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三多凶
展开全部↓
艮为山

九三:艮其限,列其夤,厉熏心

本义

限,身上下之际,即腰胯也。夤,膂也。止于腓则不进而已,九三以过刚不中,当限之处而艮其限,则不得屈伸而上下判隔,如列其夤矣。危厉熏心,不安之甚也。

程传

限,分隔也,谓上下之际。三以刚居刚而不中,为成艮之主,决止之极也。已在下体之上而隔上下之限,皆为止义,故为“艮其限”。是确乎止而不复能进退者也。在人身如列其夤,夤,膂也,上下之际也。列绝其夤,则上下不相从属,言止于下之坚也。止道贵乎得宜,行止不能以时而定于一,其坚强如此,则处世乖戾,与物睽绝,其危甚矣。人之固止一隅而举世莫与宜者,则艰蹇忿畏,焚挠其中,岂有安裕之理?“厉熏心”谓不安之势,薰烁其中也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宗传曰: 九三,下体之终也。以上下二体观之,则交际之地也,故曰限。夫人之身,虽有体节程度,然其脉络血气必也周流㑹通,曽无上下之间,故能屈伸俯仰无不如意,而心得以夷然居中。今也“艮其限”而有所止焉,则截然不相关属,而所谓心者其能独寜乎?故曰“厉熏心”。
  • 胡氏炳文曰: 震所主在下,初九下之最下者也。九四虽亦震所主,而溺于四柔之中,有汎之象,故不如初之吉。艮所主在上,上九上之最上者也。九三虽亦艮所主,然界乎四柔之中,有限之象,有列其夤之象,故不如上之吉。盖寂然不动者,心之体,如之何可以徇物感而遂通者,心之用,如之何可以绝物?三过刚不中,确乎止而不能进退,以至上下隔绝,是绝物者也。惟见其危厉熏心而已。
  • 杨氏启新曰: 此爻是恶动以为静,而反至于动心者。盖心之与物本相聨属,时止而止,时行而行,则事应于心而心常泰然。有意绝物,则物终不可绝,而心终不可静矣。

夤为夹脊骨,正与心相对列峙也。峙其脊骨而不得为艮背之象者,盖艮背者能动而止也,如人之坐尸立齐而揖让俯仰之用则未尝废,此所以能行其庭而与物酬酢也。此之列夤由于艮限,则因腰之不能屈伸而脊为之峙,是不能动而止如人之有戾疾者,安得不危而熏心哉?心犹火也,可扬而不可遏也。扬之则明,遏之则薰矣。危熏心者,言其堙郁昏塞,无光明通泰之象也。震之九四不当动而动,此爻则不当止而止。咸之九四感之妄,此爻则止之偏,皆因失中正之德故如此。

象曰:艮其限,危熏心也

程传

谓其固止不能进退,危惧之虑常薰烁其中心也。

集说

  • 郑氏汝谐曰:三虽止而不与物交,而其危则实熏心也。
  • 何氏楷曰:以强制故危熏心,艮限者,强制之谓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