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四:贞吉悔亡,憧憧往来,朋从尔思。
本义
九四居股之上、脢之下,又当三阳之中心,咸之主也。心之感物,当正而固,乃得其理。今九四乃以阳居阴,为失其正而不能固,故因占设戒。以为能正而固,则吉而悔亡。若憧憧往来,不能正固而累于私感,则其朋类从之,不复能及远矣。
程传
感者,人之动也,故皆就人身取象。拇取在下而动之微,腓取先动,股取其随。九四无所取,直言感之道,不言咸。其心感,乃心也。四在中而居上,当心之位,故为感之主而言感之道。贞正则吉而悔亡。感不以正,则有悔也。又四说体居阴而应初,故戒于贞。感之道,无所不通,有所私系,则害于感通,乃有悔也。圣人感天下之心,如寒暑雨旸,无不通无不应者,亦贞而已矣。贞者,虚中无我之谓也。憧憧往来,朋从尔思。夫贞一则所感无不通,若往来憧憧然,用其私心以感物,则思之所及者,有能感而动,所不及者不能感也。是其朋类,则从其思也。以有系之私心既主于一隅一事,岂能廓然无所不通乎?
系辞曰:“天下何思何虑?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天下何思何虑?”夫子因咸极论感通之道。夫以思虑之私心感物,所感狭矣。天下之理一也,涂虽殊而其归则同,虑虽百而其致则一。虽物有万殊,事有万变,统之以一,则无能违也。故贞其意,则穷天下无不感通焉。故曰“天下何思何虑”。用其思虑之私心,岂能无所不感也?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。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推而岁成焉。往者屈也,来者信也,屈信相感而利生焉。此以往来屈信,明感应之理。屈则有信,信则有屈,所谓感应也。故日月相推而明生,寒暑相推而岁成,功用由是而成。故曰“屈信相感而利生焉”。感动也,有感必有应。凡有动皆为感,感则必有应,所应复为感,感复有应,所以不已也。尺蠖之屈以求信也,龙蛇之蛰以存身也,精义入神以致用也,利用安身以崇德也。过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。前云屈信之理矣,复取物以明之。尺蠖之行,先屈而后信,盖不屈则无信,信而后有屈。观尺蠖,则知感应之理矣。龙蛇之藏,所以存息其身而后能奋迅也,不蛰则不能奋矣。动息相感,乃屈信也。君子潜心精微之义,入于神妙,所以致其用也。潜心精微,积也;致用,施也。积与施,乃屈信也。利用安身以崇德也,承上文致用而言。利其施用,安处其身,所以崇大其德业也。所为合理,则事正而身安。圣人能事尽于此矣。故云“过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”。穷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既云“过此以往,未之或知”,更以此语终之,云“穷极至神之妙,知化育之道德之至盛也,无加于此矣”。
集说
- 程子曰: 天地之常,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;圣人之常,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。故君子之学,莫若廓然而大公,物来而顺应。故曰“贞吉悔亡,憧憧往来,朋从尔思”。
- 杨氏时曰: 九四,脢之下,股之上,心之位也。不言心,心无不该,不可以位言也。
- 朱子语类:
- 问: 咸九四,“传说虚心贞一,处全似敬”。
曰: “盖尝有此语,曰‘敬,心之贞也’”。 - 问: “憧憧往来,朋从尔思”,莫是此感彼应,憧憧是添一个心否?
曰: “往来固是感应,憧憧是一心方欲感他,一心又欲他来应,如‘正其义便欲谋其利,明其道便欲计其功’。又如‘赤子入井之时,此心方怵惕要去救他,又欲他父母道我好’。这便是憧憧之病”。 - 又云: “憧憧往来,朋从尔思”。圣人未尝不教人思,只是不可憧憧。这便是私了。感应自有个自然底道理,何必思他?若是义理,则不可不思。
- 问: “往来”是心中憧憧然往来,犹言“往来于怀”否?
曰: “非也”。 - 又问: “是憧憧于往来之闲否?”
曰: “亦非也。只是对那日往则月来底说。那个是自然之往来,此憧憧者是加私意不好底往来。憧憧只是加一个忙迫底心,不能顺自然之理。方往时又便要来,方来时又便要往,只是一个忙”。 - 问: “憧憧往来”如霸者以私心感人,便要人应;“自然往来”如王者,我感之也无心,而感其应我也无心而应,周遍公溥,无所私系。
曰: “也是如此”。又 - 问: “此以私而感彼,非以私而应,只是应之者有限量否?”
曰: “也是以私而应,如我以私惠及人少,闲被我之惠者则以我为恩,不被我之惠者则不以我为恩矣”。
- 问: 咸九四,“传说虚心贞一,处全似敬”。
- 胡氏炳文曰: “寂然不动,心之体;感而遂通,心之用。憧憧往来,已失其寂然不动之体,安能感而遂通天下之故?贞吉悔亡,无心之感也,何思何虑之有?憧憧往来,私矣”。
- 林氏希元曰: 以“憧憧往来”反观九四之贞,只是往来付之无心尔。盖尽吾所感之道,而人之应与否皆所不计也。此便是正而固。“憧憧往来”是把个往来放在心上,切切然不能放下,故曰“何思何虑”,言其不消如此。
- 又曰: “贞者,施己之感不必人之应也。惟不必人之应,则不私己之感,其应者亦感,其不应者亦感,无一人之不感,亦无一人之不应,故吉而悔亡”。“憧憧往来者,施己之感必人之应也。惟必人之应,则私己之感,应者则感,不应者则不感,而其应之亦惟其感者即应,不感者则不应矣。故‘朋从尔思’。盖‘憧憧往来’是思也,‘朋’则思之所及者。以其思之所及,故从而目之曰‘朋’,犹云‘朋党’也”。
象曰:贞吉悔亡,未感害也;憧憧往来,未光大也
本义
感害,言不正而感则有害也。
程传
贞则吉而悔亡,未为私感所害也。系私应则害于感矣。憧憧往来,以私心相感,感之道狭矣,故云“未光大也”。
集说
- 陆氏九渊曰: 咸九四一爻,圣人以其当心之位,其言感通为尤至。曰“贞吉悔亡”,而象以为“未感害也”,盖未为私感所害,则心之本然无适而不正,无感而不通。曰“憧憧往来,朋从尔思”,而象以为“未光大也”,盖憧憧往来之私心,其所感必狭,从其思者独其私朋而已。圣人之洗心,其诸以涤去憧憧往来之私,而全其本然之正也。与此所以退藏于密,而能同乎民,交乎物,而不堕于胶焉溺焉之一偏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