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火泽睽展开↓
×
初九
九二
六三
九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见舆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,无初有终。
象曰:见舆曳,位不当也。无初有终,遇刚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阴乘阳,小人壅君子,多咎
⇅ 比:三爻比于二爻、四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三爻与上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五爻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三多凶
展开全部↓
火泽睽

六三:见舆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,无初有终

本义

六三上九正应,而三居二阳之闲,后为二所曳,前为四所掣。而当睽之时,上九猜很方深,故又有髡劓之伤。然邪不胜正,终必得合,故其象占如此。

程传

阴柔于平时且不足以自立,况当睽离之际乎?三居二刚之闲,处不得其所安,其见侵陆可知矣。三以正应在上,欲进与上合志,而四阻于前,二牵于后。车牛所以行之具也,舆曳牵于后也,牛掣阻于前也。在后者牵曳之矣,当前者进者之所力犯也,故重伤于上。为四所伤也,其人天且劓。天,髡首也;劓,截鼻也。三从正应而四隔止之,三虽阴柔处刚而志行,故力进以犯之,是以伤也。天而又劓,言重伤也。三不合于二与四,睽之时自无合义,适合居刚守正之道也。其于正应,则睽极有终合之理。始为二阳所厄,是无初也;后必得合,是有终也。掣,从制,从手执止之义也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瑗曰:天当作而字,古文相类,后人传写之误也。然谓而者,在汉法有罪髡其鬓发曰而,又《周礼》梓人为笋簴作而,亦谓髡其鬓发也。

象曰:见舆曳,位不当也;无初有终,遇刚也

程传

以六居三,非正也。非正则不安,又在二阳之闲,所以有如是艰厄。由位不当也。无初有终者,终必与上九相遇而合,乃遇刚也。不正而合,未有久而不离者也。合以正道,自无终睽之理。故贤者顺理而安行,知者知几而固守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瑗曰: “无初有终,遇刚也”者,言初为上之见疑,然终则知己之诚而与之应。是六三所遇得刚明之人也。

爻有两喻,而象传偏举者,举其重者也。此举“见舆曳”以乘刚也。困三举“据于蒺藜”,亦以乘刚也。《易》例:乘刚之危最甚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