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火贲展开↓
初九
六二 》
九三
六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贲其须。
象曰:贲其须,与上兴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阴乘阳,小人壅君子,多咎
⇅ 比:二爻比于初爻、三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阴居阴位(当位),二多誉,中位(中正之德)
展开全部↓
山火贲
䷕
六二:贲其须
本义
二以阴柔居中正,三以阳刚而得正,皆无应与,故二附三而动,有贲湏之象。占者宜从上之阳刚而动也。
程传
卦之为贲,虽由两爻之变,而文明之义为重。二实贲之主也,故主言贲之道。饰于物者,不能大变其质也,因其质而加饰耳,故取须义。须随颐而动者也,动止唯系于所附,犹善恶不由于贲也。二之文明,唯为贲饰,善恶则系其质也。
集说
- 王氏弼曰:得其位而无应,三亦无应,俱无应而比焉,近而相得者也。须之为物,上附者也,故曰“贲其须”。
- 朱氏震曰:毛在颐曰须,在口曰髭,在颊曰髯。三至上有颐体,二在颐下,须之象也。二三刚柔相贲,贲其须也。夫文不虚生,须生于颐,须所以贲其颐也。
- 俞氏琰曰:二无应而比三,三亦无应而比二,故与之相贲。贲以柔来文刚,故亨。文当从质,非质则不能自饰;阴必从阳,非阳则不能自进。六二纯柔,必待九三之动而后动,故曰“贲其须”。
- 蒋氏悌生曰:六以二居中,故有贲须之象。须于人身无损益于躯体,但可为仪表之饰。周旋揖譲,进退低昻,皆随面貎而动,使人仪举者文采容止可观,故象曰“与上兴也”。
- 何氏楷曰:须,阴血之形而柔,所以文刚者。然阴柔不能自动,必附丽于阳,如须虽有美,必附丽于颐也。大抵刚为质,柔为文,文不附质,焉得为文?故二必贲其须以从三,五必贲于丘园以从上。圣人右质左文之意,于此可见。
象曰:贲其须,与上兴也
程传
以须为象者,谓其与上同兴也。随上而动,动止唯系所附也。犹加饰于物,因其质而贲之,善恶在其质也。
集说
- 侯氏行果曰:自三至上有颐之象,二在颐下,须之象也。上无其应,三亦无应,若能上承于三,与之同徳,虽俱无应,可相与而兴起也。
- 袁氏枢曰:阴不能以自明,得阳而后明;柔不能以自立,得刚而后立;下不能以自兴,得上而后兴也。
- 沈氏一贯曰:上无正应而从乎三,故曰与上兴,贵从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