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天夬展开↓
初九
九二
九三
九四
九五 》
上六
爻辞:苋陆夬夬,中行无咎。
象曰:中行无咎,中未光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阳乘阳
⇅ 比:五爻比于上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五多功,中位(中正之德)、君位
展开全部↓
泽天夬
䷪
九五:苋陆夬夬,中行无咎
本义
苋陆,今马齿苋,感阴气之多者。九五当决之时,为决之主而切近上六之阴,如苋陆然。若决而决之,而又不为过暴,合于中行,则无咎矣。戒占者当如是也。
程传
五虽刚阳中正,居尊位,然切近于上六。上六说体,而卦独一阴,阳之所比也。五为决阴之主,而反比之,其咎大矣。故必决其决,如苋陆然,则于其中行之德为无咎也。中行,中道也。苋陆,今所谓马齿苋是也,曝之难干,感阴气之多者也,而脆易折。五若如苋陆,虽感于阴而决断之易,则于中行无过咎矣。不然,则失其中正也。感阴多之物,苋陆为易断,故取为象。
集说
郑氏汝谐曰:苋陆,《本草》云一名商陆,其根至蔓虽尽取之而旁根复生,小人之类难绝如此。
朱子语类云:苋陆是两物,苋者马齿苋,陆者草陆,一名商陆,皆感阴气多之物。药中用商陆治水肿,其物难干,其子红。
项氏安世曰:夬夬者,重夬也。当夬者上六也,三应之,五比之。嫌其不能夬也,故皆以夬夬明之。三谓之遇雨,五谓之苋陆,皆与阴俱行者也。比于阴而能自决以保其中,故可免咎。案此言苋陆夬夬,犹姤言包瓜,皆以细草阴类喻小人也。时当含章则包之,时当扬庭则决之。然其包之也,以杞刚之体不失也;其决之也,以中行柔之用兼济也。
象曰:中行无咎,中未光也
本义
程传备矣。
程传
卦辞言“夬夬”,则于中行为无咎矣。象复尽其义,云“中未光也”。夫人心正意诚,乃能极中正之道而充实光辉。五心有所比,以义之不可而决之,虽行于外,不失中正之义,可以无咎。然于中道未得为光大也。盖人心一有所欲,则离道矣。夫子于此示人之意深矣。
集说
- 张子曰: 阳近于阴,不能无累,故必正其行然后免咎。
- 赵氏汝梅曰: 他卦贵于中行,此爻乃止于无咎,其亦体兑之说溺于上而致然乎?故于中为未光也。
案
张子之说极是。盖因中未光,故贵于中行,非谓虽中行而犹未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