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风恒展开↓
×
初六
九二
九三
九四
六五
上六 》
爻辞:振恒,凶。
象曰:振恒在上,大无功也。
注解:-
⇧ 承:-
⇩ 乘:阴乘阴
⇅ 比:-
⏎ 应:上爻与三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五爻
⊙ 位:阴居阴位(当位),上易知
展开全部↓
雷风恒
䷟
上六:振恒,凶
本义
振者,动之速也。上六居恒之极,处震之终。恒极则不常,震终则过动。又阴柔不能固守,居上非其所安,故有“振恒”之象,而其占则凶也。
程传
六居恒之极,在震之终。恒极则不常,震终则动极。以阴居上,非其安处,又阴柔不能坚固其守,皆不常之义也。故为“振恒”,以振为恒也。振者,动之速也,如振衣、如振书,抖擞运动之意。在上而其动无节,以此为恒,其凶宜矣。
集说
- 王氏弼曰: 夫静为躁君,安为动主,故安者上之所处也,静者可久之道也。处卦之上,居动之极,以此为恒,无施而得也。
- 王氏申子曰: 振者,运动而无常也。居恒之终,处震之极。恒终则变而不能恒,震极则动而不能止,故有“振恒”之象。在上而动无恒,其凶宜矣。
象曰:振恒在上,大无功也
程传
居上之道,必有恒德乃能有功。若躁动不常,岂能有所成乎?居上而不恒,其凶甚矣。象又言其不能有所成立,故曰“大无功也”。
集说
- 王氏安石曰: 终乎动,以动为恒者也。以动为恒而在物上,其害大矣。
- 王氏申子曰: 此所谓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”。其好功生事之过乎?故圣人折之曰“大无功”,言振扰于守恒之时,决无所成也。
总论
- 丘氏富国曰: 恒,中道也。中则能恒,不中则不恒矣。恒卦六爻无上下相应之义,惟以二体而取中焉,则恒之义见矣。初在下体之下,四在上体之下,皆未及乎恒者,故泥常而不知变,是以初“浚恒”,四“田无禽”也。三在下体之上,上在上体之上,皆已过乎恒者,故好变而不知常,是以三“不恒”,而上“振恒”也。惟二五得上下体之中,知恒之义者。而五位刚爻柔,以柔中为恒,故不能制义,而但为妇人之吉;二位柔爻刚,以刚中为恒,而居位不当,亦不能尽守常之义,故特言“悔亡”而已。恒之道,岂易言哉!
- 李氏舜臣曰: 咸、恒二卦,其彖甚善,而六爻之义鲜有全吉者。盖以爻而配六位,则阴阳得失、承乘逆顺之理,又各不相同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