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火泽睽展开↓
×
初九
九二
六三
九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睽孤,见豕负涂,载鬼一车,先张之弧,后说之弧,匪寇婚媾,往遇雨则吉。
象曰:遇雨之吉,群疑亡也。
注解:-
⇧ 承:-
⇩ 乘:阳乘阴,君得臣辅,多助
⇅ 比:上爻比于五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上爻与三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四爻
⊙ 位:阳居阴位(不当位),上易知
展开全部↓
火泽睽

上九:睽孤,见豕负涂,载鬼一车,先张之弧,后说之弧,匪寇婚媾,往遇雨则吉

本义

睽孤谓六三为二阳所制,而已以刚处明极、睽极之地,又自猜很而乖离也。见豕负涂,见其污也;载鬼一车,以无为有也。张弧欲射之也,说弧疑稍释也。匪寇婚媾,知其非寇而实亲也。往遇雨则吉,疑尽释而睽合也。上九之与六三,先睽后合,故其象占如此。

程传

上居卦之终,睽之极也。阳刚居上,刚之极也;在离之上,用明之极也。睽极则咈戾而难合,刚极则躁暴而不详,明极则过察而多疑。上九有六三之正应,实不孤,而其才性如此,自睽孤也。如人虽有亲党而多自疑猜,妄生乖离,虽处骨肉亲党之闲而常孤独也。上之与三虽为正应,然居睽极,无所不疑。其见三如豕之污秽而又背负泥涂,见其可恶之甚也。既恶之甚,则猜成其罪恶,如见载鬼满一车也。鬼本无形而见载之一车,言其以无为有,妄之极也。物理极而必反,以近明之如人适东,东极矣,动则西也;如升髙,髙极矣,动则下也。既极则动而必反也。上之睽乖既极,三之所处者正理,大凡失道既极则必反。正理故上于三始疑而终必合也。先张之弧,始疑恶而欲射之也;疑之者妄也,妄安能常,故终必复于正。三实无恶,故后说弧而弗射。睽极而反,故与三非复为寇雠,乃婚媾也。此“匪寇婚媾”之语与他卦同而义则殊也。阴阳交而和畅则为雨,上于三始疑而睽,睽极则不疑而合,阴阳合而益和,则为雨,故云“往遇雨则吉”。往者,自比也,往即比也;谓既合而益和,则吉也。

集说

  • 耿氏南仲曰:凡物之情,信然后合,合则愈信;疑然后睽,睽则愈疑。

  • 朱子语类云:小畜之上九曰“既雨既处”,睽之上九曰“往遇雨则吉”者,畜极则通,睽极则和也。

  • 丘氏富国曰:上本与三应,不孤也。睽极而疑生,故亦曰“睽孤”。豕、鬼皆指三也。上睽疑而未敢亲近乎三,如见豕背之负泥涂,又如载鬼满于一车之中。始焉致疑,则张弧;终焉释疑,则说弧。知其非为寇雠,乃我之婚媾也。自此以往,阴阳和畅,向之疑心群起者,至此尽冰释而亡矣。

象曰:遇雨之吉,群疑亡也

程传

雨者,阴阳和也。始睽而能终和,故吉也。所以能和者,以群疑尽亡也。其始睽也,无所不疑,故云“群疑”。睽极而合,则皆亡也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 群疑亡者,往与三合,如雨之和。向之见豕见鬼、张弧之疑并消释矣,故曰“群疑亡也”。
  • 王氏安石曰: 上九睽极有应而疑之。夫睽之极,则物有似是而非者,虽明犹疑。疑之己甚,则以无为有,无所不至,况于不明者乎?上九刚过中用,明而过者也,故其始不能无疑。
  • 朱子语类云: 诸爻立象,圣人必有所据,非是白撰,但今不可考耳。到孔子方不说象,如“见豕负涂”、“载鬼一车”之类,孔子只说“群疑亡也”,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。到后人解说,便多牵强。
  • 赵氏汝梅曰: 怪力乱神,圣人所不语,而此卦言之甚详。故圣人断之曰“疑”。盖心疑则境见,心明则疑亡。知此者,志怪之书可焚,无鬼之论可熄。
  • 王氏申子曰: 孤生于睽,睽生于疑。今群疑既亡,则睽而合,合而和,所以吉也。

总论

冯氏当可曰:内卦皆睽而有所待,外卦皆反而有所应。初丧马勿逐,至四遇元夫而初四合矣;二委曲以求遇,至五往何咎而二五合矣;三舆曳牛掣,至上遇雨而三上合矣。天下之理,固未有终睽也。

呉氏曰愼曰:六女皆取先睽后合之象。初之丧马自复,即四之睽孤遇元夫也;二之遇主于巷,即五之厥宗噬肤也;三之无初有终,即上之张弧遇雨也。合六爻处睽之道而言,在于推诚守正,委曲含弘,而无私意猜疑之蔽,则虽睽而必合矣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