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水山蹇展开↓
×
初六
六二
九三
六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
象曰:王臣蹇蹇,终无尤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阴乘阴
⇅ 比:二爻比于三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二爻与五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四爻
⊙ 位:阴居阴位(当位),二多誉,中位(中正之德)
展开全部↓
水山蹇

六二: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

本义

柔顺中正,正应在上,而在险中,故蹇而又蹇以求济之,非以其身之故也。不言吉凶者,占者但当鞠躬尽力而已,至于成败利钝,则非所论也。

程传

二以中正之德居艮体,止于中正者也。与五相应,是中正之人为中正之君所信任,故谓之王臣。虽上下同德,而五方在大蹇之中,致力于蹇难之时,其艰蹇至甚,故为蹇于蹇也。二虽中正,以阴柔之才,岂易胜其任,所以蹇于蹇也。志在济君于蹇难之中,其蹇蹇者,非为身之故也。虽使不胜,志义可嘉,故称其忠荩,不为已也。然其才不足以济蹇也,小可济则圣人当盛称以为劝矣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弼曰:处难之时,当位居中以应乎五,执心不违志,匡王室者也,故曰“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”。

  • 韩氏愈曰:易蛊之上九“不事王侯,高尚其事”,蹇之六二则曰“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”。所居之时不一,而所蹈之德不同也。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,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,则冒进之患生,旷官之刺兴,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矣。

  • 苏氏轼曰:初六、九三、六四、上六,四者或远或近,皆视其𫝑之可否以为往来之节。独六二有应于五,君臣之义深矣,是以不计远近,不虑可否,无往无来,蹇蹇而已。君子不以为不智,非身之故也。

  • 杨氏万里曰:诸爻圣人皆不许其往,惟六二、九五无不许其往之辞者,二为王者之大臣,五履大君之正位,复不往以济,而谁当任乎?

象曰:王臣蹇蹇,终无尤也

本义

事虽不济,亦无可尤。

程传

虽艰厄于蹇时,然其志在济君难。虽未能成功,然终无过尤也。圣人取其志义而谓其无尤,所以劝忠荩也。

集说

  • 侯氏行果曰: 二上应于五,五在坎中,险而又险。志在匡弼,匪惜其躬。故曰“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”。辅君以此,终无尤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