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火风鼎展开↓
初六
九二
九三
九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鼎耳革,其行塞,雉膏不食,方雨亏悔,终吉。
象曰:鼎耳革,失其义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阳
⇩ 乘:阳乘阳
⇅ 比:相近爻皆为阳,君子同道而行,相互壮大
⏎ 应:-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三多凶
展开全部↓
火风鼎

九三:鼎耳革,其行塞,雉膏不食,方雨,亏悔终吉

本义

以阳居鼎腹之中,本有美实者也。然以过刚失中,越五应上,又居下之极为变革之时,故为鼎耳方革而不可举移。虽承上爻文明之腴,有雉膏之美,而不得以为人之食。然以阳居阳,为得其正。苟能自守,则阴阳将和而失其悔矣。占者如是,则初虽不利,而终得吉也。

程传

鼎耳,六五也,为鼎之主。三以阳居巽之上,刚而能巽,其才足以济务。然与五非应而不同,五中而非正,三正而非中,不同也。未得于君者,不得于君则其道何由而行?革,变革为异也。三与五异而不合也,其行塞不能亨也。不合于君,则不得其任,无以施其用。膏,甘美之物,象禄位。雉指五也,有文明之德,故谓之雉。三有才用而不得六五之禄位,是不得雉膏食之也。君子蕴其德久而必彰,守其道,其终必亨。五有聪明之象,而三终上进之物,阴阳交畅,则雨方雨且将雨也。言五与三方将和合,亏悔终吉,谓不足之悔终当获吉也。三怀才而不偶,故有不足之悔。然其有阳刚之德,上聪明而下巽正,终必相得,故吉也。三虽不中,以巽体故无过刚之失,若过刚则岂能终吉。

集说

  • 易氏祓曰:九三鼎腹有实者也。耳谓六五,正所以运其腹中所容者。惟上无应,塞而不行,实在其中,美如雉膏,谁得而享之?然君子处心,要使美实备于我,而不计行之通塞。及其终也,阴阳相济,有至和将雨之兆。此所以亏其始之悔,而终必获吉也。
  • 胡氏炳文曰:井、鼎九三皆居下而未为时用。井三如清洁之泉而不见食,鼎三如鼎中有雉膏而不得以为人食。然君子能为可食,不能使人必食。六五鼎耳,三与五不相遇,如鼎耳方变革而不可举移,故其行不通。然五文明之主,三上承文明之腴,以刚正自守,五终当求之。方且如阴阳和而为雨,始虽有不遇之悔,终当有相遇之吉。井三所谓“王明并受其福”者,亦犹是也。

象曰:鼎耳革,失其义也

程传

始与鼎耳革异者,失其相求之义也。与五非应,失求合之道也。不中,非同志之象也。是以其行塞而不通,然上明而下才,终必和合,故方雨而吉也。

象传凡言义者,谓卦义也。此失其义,非谓已之所行失义,盖谓爻象无相应之义尔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