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风水涣展开↓
×
初六
九二
六三
六四
九五
上九
爻辞:涣其血,去逖出,无咎。
象曰:涣其血,远害也。
注解:-
⇧ 承:-
⇩ 乘:阳乘阳
⇅ 比:-
⏎ 应:上爻与三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五爻
⊙ 位:阳居阴位(不当位),上易知
展开全部↓
风水涣

上九:涣其血,去逖出,无咎

本义

上九以阳居涣极,能出乎涣,故其象占如此。血谓伤害,逖当作惕,与小畜六四同。言涣其血则去,涣其惕则出也。

程传

涣之诸爻皆无系应,亦涣离之象。惟上应于三,三居险陷之极,上若下从于彼,则不能出于涣也。险有伤害畏惧之象,故云血惕。然九以阳刚处涣之外,有出涣之象,又居巽之极为能巽顺于事理,故云若能使其血去其惕出,则无咎也。其者,所有也。涣之时,以能合为功,独九居涣之极,有系而临险,故以能出涣、逺害为善也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弼曰:逖,逺也,最逺于害,不近侵克,散其忧伤,逺出者也。散患于逺害之地,谁将咎之哉?
  • 朱氏震曰:逖,逺也。去逖出,一本作“去惕出”,然象曰“逺害”,当从逖矣。
  • 王氏申子曰:以诸爻文法律之,“涣其血”句也,涣其所伤而免于难。
  • 俞氏琰曰:当依爻传作“涣其血”。上居涣终,去坎甚逺而无伤害,故其象为“涣其血”,其占曰“无咎”。
  • 钱氏一夲曰:去不复来,逖不复近,出不复入。其于坎血,逺而又逺,何咎之有?

萃以聚为义,故至卦终而犹赍咨涕洟以求萃者,天命之正,人心之安也。涣以离为义,故至卦终而遂逺害离去以避咎者,亦乐天之智,安土之仁也。古之君子不㓗身以乱伦,亦不濡首以蹈祸,各惟其时而已矣。

象曰:涣其血,远害也

程传

若如象文为“涣其血”,乃与“屯其膏”同也,义则不然。盖“血”字下脱去字,“血去惕出”,谓能远害,则无咎也。

集说

  • 项氏安世曰:上九爻辞“血”与“出”韵叶,皆三字成句,不以“血”连“去”字也。小畜之“血去惕出”与此不同。此“血已散”,不假更去;又“惕”与“逖”文义自殊。据小象言“远害”也,则“逖”义甚明,不容作“惕”矣。卦中惟上九一爻去险最远,故其辞如此。

    • 又曰:散其汗以去滞郁,散其血以远伤害。
  • 陈氏友文曰:坎为血,卦逖远也。小象“远害”正是以“远”释“逖”字。上虽与三应,然超处涣上,故涣散其血,舍之远去,去坎险之害而得无咎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