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火泽睽展开↓
×
初九
九二
六三
九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遇主于巷,无咎。
象曰:遇主于巷,未失道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阳乘阳
⇅ 比:二爻比于三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二爻与五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四爻
⊙ 位:阳居阴位(不当位),二多誉,中位(中正之德)
展开全部↓
火泽睽

九二:遇主于巷,无咎

本义

二五阴阳正应,居睽之时,乖戾不合,必委曲相求而得㑹遇,乃为无咎。故其象占如此。

程传

二与五正应,为相与者也。然在睽乖之时,阴阳相应之道衰,而刚柔相戾之意胜。学易者识此,则知变通矣。故二五虽正应,当委曲以相求也。二以刚中之德居下,上应六五之君,道合则志行成,济睽之功矣。而居睽离之时,其交非固,二当委曲求于相遇,觊其得合也。故曰“遇主于巷”,必能合而后无咎。君臣睽离,其咎大矣。巷者,委曲之途也;遇者,㑹逢之谓也。当委曲相求,期于㑹遇与之合也。所谓委曲者,以善道宛转将就,使合而已,非枉己屈道也。

集说

  • 张氏清子曰:在睽之时,惟九二独遇六五之主,故曰“遇主于巷”。《彖》所谓“得中而应乎刚”者,指此爻也。

  • 蒋氏悌生曰:初九与九四同德相遇,二与五为正应亦曰“遇”。小象释六三亦曰“遇刚”,盖当乖离之时,相求相合,在礼虽简,而于情则甚切至。

春秋之法,备礼则曰㑹,礼不备则曰遇。睽卦皆言“遇”,有“小事吉”之意也。又,礼君臣宾主相见,皆由庭以升堂,巷者近宫垣之小迳,故古人谓循墙而走,则谦卑之义也。谦逊谨密,巽以入之,亦“小事吉”之意也。

象曰:遇主于巷,未失道也

本义

本其正应,非有邪也

程传

当睽之时,君心未合,贤臣在下,竭力尽诚,期使之信合而已。至诚以感动之,尽力以扶持之,明义理以致其知,杜蔽惑以诚其意。如是宛转以求其合也。遇非枉道迎逢也,巷非邪僻由径也。故夫子特云“遇主于巷,未失道也”。未非必也,非必谓失道也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申子曰: 处上下睽离之时,不得不委曲以求合,故曰“未失道”。言于正道未为失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