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水火既济展开↓
×
初九
六二
九三
六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繻有衣袽,终日戒。
象曰:终日戒,有所疑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阴乘阳,小人壅君子,多咎
⇅ 比:四爻比于三爻、五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四爻与初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二爻
⊙ 位:阴居阴位(当位),四多惧
展开全部↓
水火既济

六四:𦈡有衣袽,终日戒。

本义

既济之时,以柔居柔,能豫备而戒惧者也,故其象如此。程子曰:“𦈡”当作“濡”,衣袽所以塞舟之罅漏。

程传

四在济卦而水体,故取舟为义。四近君之位,当其任者也。当既济之时,以防患虑变为急。“𦈡”当作“濡”,谓渗漏也。舟有罅漏,则塞以衣袽,有衣袽以备濡漏,又终日戒惧不怠,虑患当如是也。不言吉,方免于患也。既济之时,免患则足矣,岂复有加也。

集说

  • 苏氏轼曰: 衣袽所以备舟隙也。卦以济为事,故取于舟。
  • 郭氏忠孝曰: 既济思患豫防,而四又居多惧之地,是以有“𦈡有衣袽”之戒。勿以既济而忘未济之难也。终日者,言无怠时也。
  • 胡氏炳文曰: 乘舟者不可以无“𦈡”而忘衣袽,亦不可谓衣袽已备,遂恝然不知戒。水浸至而不知,则虽有衣袽不及施矣。备患之具不失于寻常,而虑患之念又不忘于顷刻,此处既济之道。
  • 张氏清子曰: 六四出离入坎,此济道将革之时也。济道将革,则罅漏必生。四坎体也,故取漏舟为戒。终日戒者,自朝至夕不忘戒备,常若坐敝舟而水骤至焉,斯可以免覆溺之患。

备注:明治维新时期,日本易学家高岛吞象在《高岛易断》里描述

按“繻”为采绘,“袽”为敝衣。四处内外卦之交,出《离》入坎,繻有文明之象,盖取诸《离》;袽为败衣,《坎》为破,盖取诸《坎》。言四当《既济》之盛,衣冠济济,文物声名,焕然一新,然天命靡常,盛倏为衰,新倏成故,若不因时弥缝,曾不几时,立成败坏,犹是绘采之华裳,未几而为敝败之残絮矣,故曰“繻有衣袽。”《既济》,由《乾》《坤》二五相易而来,“终日戒”者,即《乾》“终日乾乾,夕惕若”之意,当《既济》而益励危心,其戒慎无已时也,故曰“终日戒”。《传》释以“有所疑”,《坎》为疑,疑者,未然而忧其或然,亦戒也。“繻”,王弼谓宜作濡,衣袽谓以敝衣塞舟漏也。王弼之解,强从济字取义,谓济必有舟,舟或有漏则濡,濡则敝衣塞之。于爻辞“繻有衣袽”一语,添生枝节,自圆其说,未免矫强。

象曰:终日戒,有所疑也

程传

终日戒惧,常疑患之将至也。处既济之时,当畏愼如是也。

集说

  • 李氏简曰:终日戒,谓备患之心无时可忘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