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山火贲展开↓
初九
六二
九三
六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贲如濡如,永贞吉。
象曰:永贞吉,终莫之陵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阳乘阴,君得臣辅,多助
⇅ 比:三爻比于二爻、四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三多凶
展开全部↓
山火贲

九三:贲如濡如,永贞吉

本义

一阳居二阴之闲,得其贲而润泽者也。然不可溺于所安,故有永贞之戒。

程传

三处文明之极,与二四二阴闲处相贲,贲之盛者也。故云“贲如”,“如”辞助也。贲饰之盛,光彩润泽,故云“濡如”。光彩之盛,则有润泽。诗云“麀鹿濯濯”。永贞吉,三与二四非正应,相比而成相贲,故戒以常永贞。正贲者饰也,贲饰之事难乎常也,故永贞则吉。三与四相贲,又下比于二,二柔文一刚,上下交贲,为贲之盛也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炳文曰:互坎有濡义,亦有陷义。既未济“濡首濡尾”,濡而陷者也。九三非不贞也,能永其贞,则二阴于我为润泽之濡,我于彼不为陷溺之濡矣。
  • 俞氏琰曰:九三处六二六四之闲,故曰“贲如濡如”。文过则质丧,质丧则文弊,要当永久以刚正之德固守,则吉。
  • 潘氏士藻曰:三本刚正,特虑其为二阴所陷溺,未免有灭质之患,故有永贞之戒。
  • 何氏楷曰:以一刚介二柔之闲,贲之盛者也。曰“濡如”者,犹诗言“六辔如濡”,谓所饰之文采鲜泽也。然受物之饰,恐为物溺,故戒之曰“永贞吉”。长守其阳刚之正,而不为阴柔所溺,则不至以文灭质矣。

象曰:永贞之吉,终莫之陵也

程传

饰而不常,且非正人所陵侮也。故戒能永正则吉也,其贲既常而正,谁能陵之乎?

集说

  • 蔡氏渊曰:陵侮也,三能永贞,则二柔虽比己而濡如,然终莫之陵侮而不至陷溺也。
  • 沈氏一贯曰:下三爻皆取离义,至三而文明极矣,有溺质之象。惟永贞则济之以艮止,故吉而莫之陵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