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山蹇展开↓
×
初六
六二
九三
六四
九五 》
上六
爻辞:大蹇朋来。
象曰:大蹇朋来,以中节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阳乘阴,君得臣辅,多助
⇅ 比:五爻比于四爻、上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五爻与二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三爻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五多功,中位(中正之德)、君位
展开全部↓
水山蹇
䷦
九五:大蹇,朋来
本义
大蹇者,非常之蹇也。九五居尊而有刚健中正之德,必有朋来而助之者。占者有是德,则有是助矣。
程传
五居君位,而在蹇难之中,是天下之大蹇也。当蹇而又在险中,亦为大蹇。大蹇之时,而二在下以中正相应,是其朋助之来也。方天下之蹇,而得中正之臣相辅,其助岂小也?得朋来而无吉,何也?曰未足以济蹇也。以刚阳中正之君,而方在大蹇之中,非得刚阳中正之臣相辅之,不能济天下之蹇也。二之中正固有助矣,欲以阴柔之助济天下之难,非所能也。自古圣王济天下之蹇,未有不由圣贤之臣为之助者,汤武得伊吕是也。中常之君得刚明之臣而能济大难者,则有矣,刘禅之孔明、唐肃宗之郭子仪、德宗之李晟是也。虽贤明之君,苟无其臣,则不能济于难也。故凡六居五、九居二者,则多由助而有功,蒙、泰之类是也。九居五、六居二,则其功多不足,屯、否之类是也。盖臣贤于君,则辅君以君所不能;臣不及君,则赞助之而已,故不能成大功。
集说
干氏宝曰:在险之中而当五位,故曰大蹇。
朱子语类:
- 问:“蹇九五何故为大蹇?”
曰: “五是为蹇主。凡人臣之蹇,只是一事;至大蹇,须人主当之。” - 又问:“大蹇朋来之义?”
曰: “处九五尊位而居蹇之中,所以为大蹇。所谓‘遗大投艰于朕身’,人君当此,则须屈群策,用群力,乃可济也。”
- 问:“蹇九五何故为大蹇?”
胡氏炳文曰:诸爻皆以往为蹇,圣人又虑天下皆不往蹇,无由出矣。二五君臣复不往,谁当往乎?是以于二曰“蹇蹇”,于五曰“大蹇”。
案
二五独无往来之文,盖君臣相与济蹇者,其责不得辞而于义无所避,犹之遁卦诸爻皆遁,六二独以应五而固其不遁之志也。胡氏之说得之。凡易之应,莫重于二五,故二之称“王臣”者指五也,五之称“朋来”者指二也。如在下者占得五,则当念国事之艰难而益致其“匪躬”之节;如在上者占得二,则当谅臣子之忠贞而益广其“朋来”之助。正如朱子说乾卦二五相为宾主之例也。推之蒙、师诸卦,无不皆然。
象曰:大蹇朋来,以中节也
程传
朋者,其朋类也。五有中正之德,而二亦中正。虽大蹇之时,不失其守,蹇于蹇以相应助,是以其中正之节也。上下中正而弗济者,臣之才不足也。自古守节秉义而才不足以济者,岂少乎?汉李固、王允,晋周𫖮、王导之徒是也。
集说
- 孔氏颖达曰: 得位履中,不改其节,则同志者自远而来。故曰“朋来”。案蹇卦之义,在乎进止得宜。爻之往来即进止也。九五虽不言往来,而传明其为中节,则进止之宜不失,可以济难而不至于犯难矣。裴度云:“朝廷处置得宜,有以服其心。”其中节之谓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