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为天展开↓
初九
九二 》
九三
九四
九五
上九
爻辞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象曰:见龙在田,德施普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阳
⇩ 乘:阳乘阳
⇅ 比:相近爻皆为阳,君子同道而行,相互壮大
⏎ 应:-
⊙ 位:阳居阴位(不当位),二多誉,中位(中正之德)
展开全部↓
乾为天
䷀
九二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本义:
二,谓自下而上第二爻也。后放此。九二刚健中正,出潜离隐,泽及于物,物所“利见”,故其象为“见龙在田”,其占为“利见大人”。九二虽未得位,而大人之德已著,常人不足以当之,故值此爻之变者,但为利见此人而已。盖亦谓在下之大人也。此以爻与占者相为主宾,自为一例。若有“见龙”之德,则为“利见”九五在上之“大人”矣。
程传:
田,地上也。出现于地上,其德已著。以圣人言之,舜之田渔时也,利见大德之君,以行其道;君亦利见大德之臣,以共成其功;天下利见大德之人,以被其泽。大德之君,九五也。乾坤纯体,不分刚柔,而以同德相应。
集说
- 郑氏康成曰: 二于三才为地道,地上即田,故称“田”也。
- 干氏宝曰: 二为地上,在地之表,阳气将施,圣人将显,故曰“利见大人”。
- 孔氏颖达曰: 阳处二位,故曰九二。阳气发见,故曰“见龙”。田是地上可营为有益之处,阳气发在地上,故曰“在田”。初之与二,俱为地道。二在初上,所以称田。“见龙在田”,是自然之象。“利见大人”,以人事托之。言龙见在田之时,犹似圣人久潜稍出,虽非君位,而有君德,故天下众庶,“利见”九二之“大人”。先儒云,若夫子教于洙泗,利益天下,有人君之德,故称“大人”。
- 蔡氏清曰: 凡“大人”皆是德位兼全之称。九二虽未得位,而“大人”之德已著,所谓居仁由义,“大人”之事备矣,故亦谓之“大人”。
象曰:见龙在田,徳施普也
本义
(无具体解释,按照原文无此项)
程传
见于地上,徳化及物,其施已普也。
集说
- 陆氏希声曰:阳气见于田,则生植利于民。圣人见于世,则教化渐于物。故曰徳施普也。
- 梁氏寅曰:徳施普,正孟子所谓正已而物正者也。所谓徳施,岂必博施济众乃谓之施乎?盖闻其风而兴起者,无非其徳之施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