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地萃展开↓
初六
六二
六三 》
九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萃如嗟如,无攸利,往无咎,小吝。
象曰:往无咎,上巽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阴乘阴
⇅ 比:三爻比于四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三多凶
展开全部↓
泽地萃
䷬
六三:萃如嗟如,无攸利,往无咎,小吝
本义
六三阴柔不中不正,上无应与,欲求萃于近而不得,故嗟如而无所利。唯往从于上可以无咎,然不得其萃,困然后往复,得阴极无位之爻,亦小可羞矣。戒占者当近舍不正之强援,而远结正应之穷交,则无咎也。
程传
三,阴柔不中正之人也。求萃于人而人莫与,求四则非其正应,又非其类,是以不正为四所弃也。与二则二自以中正应五,是以不正为二所不与也。故欲萃如,则为人弃绝而嗟如,不获萃而嗟恨也。上下皆不与,无所利也。唯往而从上六,则得其萃,为无咎也。三与上虽非阴阳正应,然萃之时,以类相从,皆以柔居一体之上,又皆无与居相应之地,上复处说顺之极,故得其萃而无咎也。易道变动无常,在人识之。然而小吝何也?三始求萃于四与二不获,而后往从上六,人之动为如此,虽得所求,亦可小羞吝也。
集说
吴氏澄曰:与二阴萃于下而上无应,故嗟叹不得志。虽无应而比近九四之阳,苟能往而上求九四,则可无咎。
俞氏琰曰:萃之时,利见大人。三与五非应非比,而不得其萃,未免有嗟叹之声,则无攸利矣。既曰无攸利,又曰往无咎。三与四比,则其往也,舍四可乎?三之从四,四亦巽而受之,故无咎。第无正应而近比于四,所聚非正,有此小疵耳。
案
以《象传》观之,吴氏、俞氏之说是也。易例中,三四隔体无相从之义,然亦有以时义而相从者,如《随》三之系丈夫及此爻是也。其不正而亦以时义相从者,《豫》三、《咸》三是也,皆因九四有主卦之义者故然。
象曰:往无咎,上巽也
程传
上居柔,说之极。三往而无咎者,上六巽顺而受之也。
集说
- 虞氏翻曰: 动之四,故上巽。
- 郑氏汝谐曰: 下二阴皆萃于阳矣,三独无附,故咨嗟怨叹而无攸利。虽然,当萃之时,下欲萃于上,上亦欲下之萃于我。三不以无应之故,能往归于上,虽小吝而亦可以无咎。上非上六,谓在上之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