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火水未济展开↓
×
初六
九二
六三
九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有孚于饮酒,无咎,濡其首,有孚失是。
象曰:饮酒濡首,亦不知节也。
注解:-
⇧ 承:-
⇩ 乘:阳乘阴,君得臣辅,多助
⇅ 比:上爻比于五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上爻与三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四爻
⊙ 位:阳居阴位(不当位),上易知
展开全部↓
火水未济
䷿

上九:有孚于饮酒,无咎。濡其首,有孚失是。

本义

以刚明居未济之极时,将可以有为而自信自养,以俟命,无咎之道也。若纵而不反,如狐之渉水而濡其首,则过于自信而失其义矣。

程传

九以刚在上,刚之极也。居月之上,明之极也。刚极而能明,则不为躁而为决,明能烛理,刚能断义。居未济之极,非得济之位,无可济之理,则当乐天顺命而已。若否终则有倾时之变也,未济则无极而自济之理。故止为未济之极,至诚安于义命而自乐,则可无咎。饮酒自乐也,不乐其处则忿躁陨获,入于凶咎矣。若从乐而耽肆,过礼至濡其首,亦非能安其处也。有孚,自信于中也。失是,失其宜也。如是,则于有孚为失也。人之处患难,知其无可奈何而放意不反者,岂安于义命者哉?

集说

  • 刘氏牧曰: 既济以柔居上,止则乱也,故濡其首厉。未济以刚居上,穷则通矣,故有孚于饮酒无咎。
  • 石氏介曰: 上九以刚眀之徳,是内有孚也。在未济之终,终又反于既济,故得饮酒自乐。若乐而不知节,复濡其首,则虽有孚,必失于此。此戒之之辞也。
  • 丘氏富国曰: 既言饮酒之无咎,复言饮酒濡首之失,何也?葢饮酒可也,耽饮而至于濡首,则昔之有孚者,今失于是矣。
  • 李氏简曰: 未济之终,甫及既济,而复以濡首戒之,惧以终始。其要无咎,此之谓易之道也。

象曰:饮酒濡首,亦不知节也

程传

饮酒至于濡首,不知节之甚也。所以至如是不能安义命,能安则不失其常矣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释饮酒所以致濡首之难,以其不知止节故也。

既济之上,彖所谓终乱;未济之上,则彖所谓汔济者也。缘尾之象在初,故此不用濡尾之义,但戒以不可濡首而失其节,则犹之不续终之意也。

总论

  • 郑氏汝谐曰: 既济初吉终乱,未济则初乱终吉。以卦之体言之,既济则出明而之险,未济则出险而之明。以卦之义言之,济于始者必乱于终,乱于始者必济于终。天之道,物之理,固然也。
  • 丘氏富国曰: 内三爻坎险也,初言濡尾之吝,二言曳轮之贞,三有征凶位不当之戒,皆未济之事也。外三爻离眀也,四言伐鬼方有赏,五言君子之光有孚,上言饮酒无咎,则未济为既济矣。
  • 万氏善曰: 泰之变为既济,否之变为未济。葢既济自泰而趋否者也,未济自否而趋泰者也。故既济爻辞无吉者,以其趋于否也;未济爻辞多吉,以其趋于泰也。否泰者治乱对待之理,既未济者否泰变更之渐也。
  • 呉氏曰: 愼曰易之为义,不易也,交易也变易也。乾坤之纯不易者也,既济未济交易变易者也。以是始终,易之大义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