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六:履霜,坚冰至。
本义
六阴爻之名。阴数六,老而八少,故谓阴爻为六也。霜,阴气所结,盛则水冻而为冰。此爻阴始生于下,其端甚微,而其势必盛,故其象如履霜,则知坚冰之将至也。夫阴阳者,造化之本,不能相无,而消长有常,亦非人所能损益也。然阳主生,阴主杀,则其类有淑慝之分焉。故圣人作易,于其不能相无者,既以健顺仁义之属眀之,而无所偏主;至其消长之际,淑慝之分,则未尝不致其扶阳抑阴之义焉。盖所以赞化育而参天地者,其义深矣。不言其占者,谨微之意已可见于象中矣。
程传
阴爻称六,阴之盛也。八则阳生矣,非纯盛也。阴始生于下,至微也。圣人于阴之始生,以其将长,则为之戒。阴之始凝而为霜,履霜则当知阴渐盛而至坚冰矣。犹小人始虽甚微,不可使长,长则至于盛也。
集说
- 王氏应麟曰: 乾初九复也,潜龙勿用即闭闗之义;坤初六姤也,履霜坚冰至即女壮之义。
案
阴阳之义,以在人身者言之,则心之神明,阳也;五官百体,阴也。以人之伦类言之,则君也父也夫也,阳也;臣也子也妻也,阴也。心之神明,以身而运;君父之事,以臣子而行;夫之家,以妇而成。是皆天地之大义,岂可以相无也哉?然心曰大体,五官百骸,则曰小体。君父与夫,谓之三纲而尊;臣子与妻,主于顺从而卑。自其大小尊卑之辨,而顺逆于此分,善恶于此生,吉凶于此判矣。诚使在人身者,心官为主,而百体从令。在人伦者,君父与夫之道行,而臣子妻妾听命焉。则阴乃与阳合德者,而何恶于阴哉?唯其耳目四肢,各逞其欲,而不奉夫天官;臣子妾妇,各行其私,而不禀于君父,则阴或至于乾阳,而邪始足以害正。在一身则为理欲之交战,而善恶所自起也。
在国家则为公私之迭乘,而治乱所由阶也。故孔子《文言》,以善恶之积,君父臣子之渐言之,意深切矣。然则所谓阳淑阴慝者,岂阴诚慝哉?顺于阳则无慝矣。所谓扶阳抑阴者,岂阴必抑哉?有以化之,斯不必抑之矣。此爻所谓“履霜坚冰至”,其大旨如此。
推其源流,则尧舜禹危微之儆,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谨独之戒,与夫《春秋》名分之防,莫不相为表里。六十四卦言阴阳之际,皆当以是观之也。
象曰:履霜坚冰阴始凝也,驯致其道至坚冰也
本义
按魏志作“初六履霜”,今当从之。驯,顺习也。
程传
阴始凝而为霜,渐盛则至于坚冰。小人虽微,长则渐至于盛,故戒于初。驯,谓习习而至于盛。习,因循也。
集说
- 孔氏颖达曰:驯,犹狎顺也。若鸟兽驯狎然,言顺其阴柔之道,习而不已,乃至坚冰也。于履霜而逆以坚冰为戒,所以防渐虑微,慎终于始。
- 丘氏富国曰:干初九小象释之以“阳在下”,坤初六小象释之以“阴始凝”。圣人欲明九六之为阴阳,故于乾坤之初画言之。
- 胡氏炳文曰:上六曰“其道穷也”,由初六顺习其道以至于穷耳。两“其道”字具载始末。经曰“坚冰至”,要其终也;传曰“至坚冰”,原其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