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山雷颐展开↓
××
初九
六二
六三
六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颠颐吉,虎视眈眈,其欲逐逐,无咎。
象曰:颠颐之吉,上施光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阴
⇩ 乘:阴乘阴
⇅ 比:皆为阴,阴柔汇集,代表多奸佞
⏎ 应:四爻与初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二爻、三爻
⊙ 位:阴居阴位(当位),四多惧
展开全部↓
山雷颐

六四:颠颐吉,虎视眈眈,其欲逐逐,无咎

本义

柔居上而得正,所应又正,而赖其养以施于下,故虽颠而吉。虎视眈眈,下而专也;其欲逐逐,求而继也。又能如是,则无咎矣。

程传

四在人上,大臣之位。六以阴居之,阴柔不足以自养,况养天下乎?初九以刚阳居下,在下之贤也,与四为应。四又柔顺而正,是能顺于初,赖初之养也。以上养下则为顺,今反求下之养,颠倒也,故曰颠颐。然已不胜其任,求在下之贤而顺从之以济其事,则天下得其养而已,无旷败之咎,故为吉也。夫居上位者,必有才德威望,为下民所尊畏,则事行而众心服从。若或下易其上,则政出而人违,刑施而怨起,轻于陵犯,乱之由也。六四虽能顺从刚阳,不废厥职,然质本阴柔,赖人以济。人之所轻,故必养其威严。耽耽然如虎视,则能重其体貌,下不敢易。又从于人者,必有常。若间或无继,则其政败矣。其欲谓所须用者,必逐逐相继而不乏,则其事可济。若取于人而无继,则困穷矣。既有威严,又所施不穷,故能无咎也。二颠颐则拂经,四则吉,何也?曰:二在上而反求养于下,下非其应类,故为拂经;四则居上位以贵下贱,使在下之贤由己以行其道,上下之志相应而施于民,何吉如之?自三以下养口体者也,四以上养德义者也。以君而资养于臣,以上位而赖养于下,皆养德也。

集说

  • 苏氏轼曰:自初而言之,则初之见养于四为凶;自四言之,则四之得养初九为吉。
  • 游氏酢曰:以上养下,颐之正也。若在上而反资养于下,则于颐为倒置矣。此二与四所以俱为颠颐也。然二之志在物,而四之志在道,故四颠颐而吉,而二则征凶也。
  • 朱子语类问音辩载马氏曰:眈眈,虎下视貌,则当为下而专矣。又问其欲逐逐如何,曰:求于下以养人,必当继继求之,不厌乎数,然后可以养人而不穷。
  • 呉氏澄曰:自养于内者莫如龟,求养于外者莫如虎。故颐之初九、六四取二物为象。四之于初,其下贤求益之心必如虎之视下求食而后可。其视下也专一而不他,其欲食也继续而不歇,如是则于人不贰,于己不自足,乃得居上求下之道。
  • 林氏希元曰:苟下贤之心不专,则贤者不乐告以善道;求益之心不继,则才有所得而遽自足。

象曰:顚颐之吉,上施光也

程传

顚倒求养而所以吉者,盖得刚阳之应以济其事,致己居上之德施光明被于天下,吉孰大焉。

集说

  • 谷氏家杰曰:养逮于下,则上施光,是养贤及民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