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风蛊展开↓
初六 》
九二
九三
六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干父之蛊,有子,考无咎;厉,终吉。
象曰:干父之蛊,意承考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-
⇅ 比:初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山风蛊
䷑
初六:干父之蛊,有子考无咎,厉终吉
本义
干,如木之干,枝叶之所附而立者也。蛊者,前人已坏之绪,故诸爻皆有父母之象。子能干之,则饬治而振起矣。初六,蛊未深而事易济,故其占为“有子则能治蛊,而考得无咎”。然亦危矣,戒占者宜如是。又知危而能戒,则终吉也。
程传
初六虽居最下,成卦由之,有主之义。居内在下而为主,子干父蛊也。子干父蛊之道,能堪其事,则为有子,而其考得无咎;不然,则为父之累。故必惕厉,则得终吉也。处卑而尸尊事,自当兢畏。以六之才,虽能巽顺,体乃阴柔,在下无应而主干,非有能济之义。若以不克干而言,则其义甚小。故专言为子干蛊之道,必克济则不累其父,能厉则可以终吉,乃备见为子干蛊之大法也。
集说
苏氏轼曰: 器久不用而虫生之,谓之蛊;人久宴溺而疾生之,谓之蛊;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之,谓之蛊。蛊之灾,非一日之故也,必世而后见。故爻皆以父子言之。
胡氏炳文曰: 爻辞有以时位言者,有以才质言者。如蛊初六,以阴在下,所应又柔,才不足以治蛊,以时言之,则为蛊之初,蛊犹未深,事犹易济,故其占为“有子,则其考可无咎矣”。然谓之蛊,则已危厉,不可以蛊未深而忽之也。故又戒占者,知危而能戒,则终吉。
象曰:干父之蛊,意承考也
程传
子干父蛊之道,意在承当于父之事也。故祇敬其事,以置父于无咎之地。常懐惕厉,则终得其吉也。尽诚于父事,吉之道也。
集说
- 项氏安世曰:干父之蛊,迹若不顺,意则承之也。迹随时而迁,久则有敝,何可承也?孝子之于父,不失其忠爱之意而已。
- 杨氏简曰:不得已而干父之蛊,其意未尝不顺承者也。其意则承,其事则不可得而承矣。承其事则蛊不除,乃所以彰父之恶,非孝也。
- 张氏清子曰:不承其事而承其意,此善继父之志者也。
- 杨氏启新曰:前人以失而致蛊,未必无悔过之心。干父之蛊,乃承考之意而置之无过之地也。此圣人以子之贤善归之于父,为训之义大矣。
案
“意承考”释“考”所以无咎,如杨氏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