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火水未济

程传

〈未济序卦〉:“物不可穷也,故受之以未济终焉。既济矣,物之穷也。物穷而不变,则无不已之理。易者,变易而不穷也。故既济之后,受之以未济而终焉。未济则未穷也,未穷则有生生之义。为卦离上坎下,火在水上,不相为用,故为未济。”

火水未济展开↓
×
初六
九二
六三
九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濡其尾,吝。
象曰:濡其尾,亦不知极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-
⇅ 比:初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三爻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火水未济
䷿

未济:亨。小狐汔济,濡其尾,无攸利。

本义

未济,事未成之时也。水火不交,不相为用。卦之六爻皆失其位,故为未济。汔,近也。濡,湿也。汔济而濡尾,犹未济也。占者如此,何所利哉?

程传

未济之时,有亨之理,而卦才复有致亨之道,惟在愼处。狐能度水,濡尾则不能济。其老者多疑畏,故履冰而听,惧其陷也。小者则未能畏愼,故勇于济。汔,当为仡,壮勇之状。《书》曰:“仡仡勇夫。”小狐果于济,则濡其尾而不能济也。未济之时,求济之道,当致慎则能亨。若如小狐之果,则不能济也。既不能济,无所利矣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炳文曰: 天地不交为否,否不曰亨,否不通也。水火不交为未济,非不济也,未焉尔。故曰“未济亨”。

小狐当从程传之解,汔济当从本义之解。要之是戒人敬愼之意,自始济以至于将济,不可一息而忘敬愼也。

象曰:火在水上,未济;君子以愼辨物居方

本义

水火异物,各居其所,故君子观象而审辨之。

程传

水火不交,不相济为用,故为未济。火在水上,非其处也。君子观其处不当之象,以愼处于事物,辨其所当,各居其方,谓止于其所也。

集说

  • 朱氏震曰:火上水下,各居其所,未济也。君子观此,愼辨万物。有辨然后有交,有未济乃有既济。而末济含既济之象。
  • 何氏楷曰:愼辨物者,物以群分也;愼居方者,方以类聚也。

彖曰:未济 亨,柔得中也

本义

指六五言

程传

以卦才言也。所以能亨者,以柔得中也。五以柔居尊位,居刚而应刚,得柔之中也。刚柔得中,处未济之时,可以亨也。

集说

  • 蔡氏渊曰: 既济之后必乱,故主在下卦而亨取二;未济之后必济,故主在上卦而亨取五。

小狐汔济,未出中也;濡其尾,无攸利;不续终也

程传

据二而言也。二以刚阳居险中,将济者也。又上应于五,险非可安之地,五有当从之理,故果于济如小狐也。既果于济,故有濡尾之患,未能出于险中也。其进锐者其退速,始虽勇于济,不能继续而终之,无所往而利也。虽阴阳不当位,然刚柔皆相应,当未济而有与,若能重慎,则有可济之理。二以汔济,故濡尾也。卦之诸爻皆不得位,故为未济。杂卦云:“未济,男之穷也”,谓三阳皆失位也。斯义也,闻之成都隠者。

集说

  • 朱子语类云: “小狐汔济”,“汔”字训几,与井卦同。既曰几,便是未出坎中。
  • 郭氏鹏海曰: 既济之吉以柔得中,未济之亨亦以柔得中,则敬慎胜也。既济之乱以终止,未济之无攸利以不续终,则克终难也。既济之贞以刚柔正,未济之可济以刚柔应,则交济之功也。既曰柔得中,而又有不续终之戒,可见济事无可轻忽之时。既曰不当位,又著刚柔之应,可见得人无不可济之事。
  • 呉氏曰慎曰: 既济曰“终止则乱”,此曰“无攸利不续终也”。盖事之既济而生乱与未济而无终者,皆一念之怠为之。君子是以贵自强不息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