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火既济
程传
〈既济序卦〉:“有过物者必济,故受之以既济。能过于物,必可以济,故小过之后受之以既济也。为卦水在火上,水火相交则为用矣,各当其用,故为既济。天下万事已济之时也。”
水火既济展开↓
×
初九 》
六二
九三
六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曳其轮,濡其尾,无咎。
象曰:曳其轮,义无咎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-
⇅ 比:初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三爻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水火既济
䷾
既济:亨,小利贞,初吉终乱。
本义
既济,事之既成也。为卦水火相交,各得其用,六爻之位,各得其正,故为既济。亨小,当为小亨。大抵此卦及六爻占辞皆有警戒之意,时当然也。
程传
既济之时,大者既已亨矣,小者尚有未亨也。虽既济之时,不能无小未亨也。“小字在下”,语当然也。若言小亨,则为亨之小也。利贞,处既济之时,利在贞固以守之也。初吉,方济之时也。终乱,济极则反也。
集说
- 孔氏颖达曰: 人皆不能居安思危,慎终如始,故戒以今日既济之初,虽皆获吉,若不进德修业,至于终极,则危乱及之。
- 谷氏家杰曰: 不曰“小亨”而曰“亨小”,言所亨者其小事也。
- 吴氏曰: 既济之时,刚柔正则体立,水火交则用行。体立用行,所以为既济也。案天地交为泰,不交则为否;水火交为既济,不交则为未济。以治乱之运推之,泰、否其两端也,既济、未济其交际也。既济当在泰之后而否之先,未济当在泰之先而否之后。泰犹夏也,否犹冬也,未济犹春也,既济犹秋也。故先天之图,乾坤居南北,是其两端也;离坎居东西,是其交际也。既济之义不如泰者,为其泰而将否也;未济之义优于否者,为其否而将泰也。是以既济彖辞曰“初吉终乱”,即泰城复于隍之戒;未济彖辞曰“汔济濡其尾,无攸利”,即否其亡其亡之心。
象曰:水在火上,既济;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
程传
水火既交,各得其用,为既济。时当既济,唯虑患害之生,故思而豫防,使不至于患也。自古天下既济而致祸乱者,盖不能思患而豫防也。
集说
- 王氏申子曰:既济虽非有患之时,患每生于既济之后。君子思此而豫防之,则可以保其初吉而无终乱之忧矣。
- 龚氏焕曰:水上火下虽相为用,然水决则火灭,火炎则水涸。相交之中,相害之机伏焉。故君子思患而豫防之。能防在乎豫,能豫在乎思。
彖曰:既济 亨,小者亨也
本义
济下疑脱小字
集说
- 陆氏铨曰: 国家当极盛时,纵有好处都只是寻常事,所以说“小者亨”。案:“亨小”之义,陆氏说善。既济之时,自然事事亨通,然特其小者尔。圣人之制治保邦也,制度之立、纲纪之修以为小,而精神之运、心术之动以为大。故屯难之时而大亨者,以其动乎险中不敢安宁也;既济之时而亨小者,以其已安已治,四达不悖也。彖所以言“初吉终乱”者以此,象所以言“思患豫防”者亦以此。
利贞,刚柔正而位当也
本义
以卦体言
程传
既济之时,大者固已亨矣,唯有小者未亨也。时既济矣,固宜贞固以守之。卦才刚柔正当其位,当位者其常也,乃正固之义,利于如是之贞也。阴阳各得正位,所以为既济也。
集说
- 俞氏琰曰: 三刚三柔皆正而位皆当,六十四卦之中独此一卦而已,故特赞之也。
初吉,柔得中也
本义
指六二
程传
二以柔顺文明而得中,故能成既济之功。二居下体,方济之初也,而又善处,是以吉也。
集说
- 梁氏寅曰: 既济柔得中,在下卦则初吉而终乱,以文明已过而坎险继之也。未济柔得中,在上卦则始未济而终亨,以出乎坎险而正当文明也。
案
凡易义以刚中为善,而既未济皆善柔中者。既济以内卦为主,至外卦则向乎未济矣;未济亦以内卦为主,至外卦则向乎既济矣。亦犹泰之善在二而否之善在五。
终止则乱,其道穷也
程传
天下之事,不进则退,无一定之理。济之终不进而止矣,无常止也,衰乱至矣,盖其道已穷极也。九五之才非不善也,时极道穷,理当必变也。圣人至此奈何曰:唯圣人为能通其变于未穷,不使至于极也。尧舜是也,故有终而无乱。
集说
- 侯氏行果曰: 由止故物乱而穷也。《干凿度》曰:“既济未济者,所以明戒慎全王道也。”
- 胡氏瑗曰: 天下久治则人苟安,万务易坠,祸患不警。故持盈守成之道,当须至兢至慎,然后可以久济。苟止于逸乐,不自省惧,以为终安,乱斯至矣。此圣人深戒之辞。
- 张氏清子曰: 卦曰“终乱”,而彖曰“终止则乱”,非终之能乱也,于其终而有止心,此乱之所由生也。
- 俞氏琰曰: 人之常情,处无事则止心生,止则怠,怠则有患而不为之防,此所以乱也。当知“终止则乱”,不止则不乱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