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涣
程传
〈涣序卦〉:“兑者,说也。说而后散之,故受之以《涣》。《说》则舒散也,人之气,忧则结聚,说则舒散,故说有散义。《涣》所以继《兑》也。为卦,巽上坎下,风行于水上,水遇风则涣散,所以为《涣》也。”
涣:亨,王假有庙,利涉大川,利贞
本义
涣散也,为卦下坎上巽,风行水上,离披解散之象,故为涣。其变则本自渐卦,九来居二而得中,六往居三得九之位而上同于四,故其占可亨。又以祖考之精神既散,故王者当至于庙以聚之。又以巽木坎水舟楫之象,故利涉大川。其曰“利贞”,则占者之深戒也。
程传
涣,离散也。人之离散由乎中,人心离则散矣。治乎散亦本于中,能收拾人心则散可聚也。故卦之义皆主于中。利贞,合涣散之道,在乎正固也。
案
涣与萃对,假庙者所以聚鬼神之既散也;涉川者所以聚人力之不齐也。盖尽诚以感格,则幽明无有不应;秦越而共舟,则心力无有不同。此二者,涣而求聚之大端也。然不以正行之,则必有黩神犯难之事故,曰“利贞”。
象曰:风行水上,涣;先王以享于帝,立庙
本义
皆所以合其散。
程传
风行水上有涣散之象,先王观是象,救天下之涣散,至于享帝立庙也。收合人心,无如宗庙祭祀之报出于其心,故享帝立庙,人心之所归也。系人心合离散之道,无大于此。
集说
- 程子曰:萃、涣皆享于帝立庙,因其精神之聚而形于此,为其涣散,故立此以收之。
- 吕氏大临曰:风行水上,波澜必作,振荡离散不宁之时,王者求以合其散,莫若反其本,享帝立庙,所以明天人之本也。
彖曰:涣 亨,刚来而不穷,柔得位乎外而上同
本义
以卦变释卦辞。
程传
涣之能亨者,以卦才如是也。涣之成涣,由九来居二六上,居四也。刚阳之来,则不穷极于下而处得其中;柔之往,则得正位于外而上同于五之中。巽顺于五,乃上同也。四五君臣之位,当涣而比,其义相通同。五乃从中也。当涣之时,而守其中,则不至于离散,故能亨也。
集说
- 王氏弼曰: 二以刚来居内,而不穷于险;四以柔得位乎外,而与上同。内刚而无险困之难,外顺而无违逆之乖,是以亨也。
- 孔氏颖逹曰: 此就九二刚徳居险,六四得位从上,释所以能释险难而致亨通。
- 冯氏椅曰: 以二四往来明卦义,不穷、上同明亨。刚来不穷,即需刚徤不陷义,不困穷之象。
- 林氏希元曰: 柔得位乎外而上同,是六四之柔得位乎外卦而上同九五。四五同徳,斯足以济涣矣,故亨。本义已定,语录虽谓未稳而未及更改。
案
刚来而不穷者,固其本也;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,致其用也。固本则保聚有其基,致用则聫属有其具。
王假有庙,王乃在中也
本义
中谓庙中。
程传
王假有庙之义,在萃卦详矣。天下离散之时,王者收合人心,至于有庙,乃是在其中也。在中谓求得其中,摄其心之谓也。中者,心之象。刚来而不穷,柔得位而上同,卦才之义皆主于中也。王者拯涣之道,在得其中而已。孟子曰:“得其民有道,得其心斯得民矣。”亨帝立庙,民心所归从也。归人心之道,无大于此,故云“至于有庙,拯涣之道极于此也”。
集说
- 何氏楷曰: 王乃在中者,非在庙中之谓。王者之心浑然在中,则不荐之孚,直有出于仪文之外者,宜其精神之与祖考相为感格也。
利涉大川,乘木有功也
程传
治涣之道,当济于险难,而卦有乘木济川之象。上巽木也,下坎水大川也。利涉险以济涣也。木在水上,乘木之象。乘木所以涉川也,涉则有济涣之功。卦有是义,有是象也。
集说
- 胡氏炳文曰: 易以巽言利涉大川者三,皆以木言。益曰“木道乃行”,中孚曰“乘木舟虚”,涣曰“乘木有功也”。十三卦舟楫之利,独取诸涣,亦以此也。
案
王乃在中,谓九五居中,便含至诚感格之意;乘木有功,谓木在水上,便含济险有具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