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火山旅

程传

〈旅序卦〉:“《丰》大也,穷大者必失其居,故受之以《旅》。《丰》盛,至于穷极,则必失其所安,《旅》所以次《丰》也。为卦离上艮下,山止而不迁,火行而不居,违去而不处之象,故为《旅》也。又丽乎外,亦《旅》之象。”

火山旅展开↓
×
初六
六二
九三
九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旅琐琐,斯其所取灾。
象曰:旅琐琐,志穷灾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阴
⇩ 乘:-
⇅ 比:-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二爻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火山旅

旅:小亨,旅贞吉

本义

旅,羁旅也。山止于下,火炎于上,为去其所止而不处之象,故为旅。以六五得中于外而顺乎上下之二阳,艮止而离丽于明,故其占可以小亨。而能守其旅之贞,则吉。旅非常居,若可苟者,然道无不在,故自有其正,不可须臾离也。

程传

以卦才言也。如卦之才可以小亨,得旅之贞正而吉也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炳文曰:在旅而亨,亨之小者也。然事有小大,道无不在。大亨固利于贞,不可以亨之小而失其贞也。正道果可须臾离哉?

象曰:山上有火,旅。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

本义

愼刑如山,不留如火。

程传

火之在高,明无不照。君子观明照之象,则以明慎用刑。明不可恃,故戒于慎。明而止亦慎,象观火行不处之象,则不留狱。狱者不得已而设,民有罪而入,岂可留滞淹久也?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火在山上,逐草而行,势不久留,故为旅象。又上下二体,艮止离明,故君子象此以明察审慎用刑,而不稽留狱讼。
  • 项氏安世曰:山非火之所留也,野烧延缘过之而已,故名之曰旅,而象之以不留狱。
  • 赵氏汝梅曰:火炀则宅于灶,冶则宅于炉,在山则野烧之暂,犹旅寓耳,故为旅之象。离虚为明,艮止为谨,君子体之明谨于用刑而不留狱。盖狱者人之所旅也,不留狱不使久处其中也。用刑固贵于明,然明者未必谨,谨者或留狱。明矣谨矣而淹延不决,虽明犹暗也,虽谨反害也。
  • 张氏淸子曰:明则无遁情,慎则无滥罚。明慎既尽,断决随之。圣人取象于旅,正恐其留狱也。

彖曰:旅,小亨;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,止而丽乎明,是以小亨。旅贞吉也

本义

以卦体、卦德释卦辞

程传

六上居五,柔得中乎外也;丽乎上下之刚,顺乎刚也;下艮止,上离丽,止而丽于明也。柔顺而得在外之中,所止能丽于明,是以小亨,得旅之贞正而吉也。旅困之时,非阳刚中正有助于下,不能致大亨也。所谓“得在外之中”,中非一揆,旅有旅之中也。止丽于明,则不失时宜,然后得处旅之道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宗传曰:用刚非旅道也,故莫尚乎用柔。然柔不可过也,故莫尚乎得中。以六居五,得中位而属外体,丽乎二刚之间,故曰“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”。

处旅之道,审几度势,贵于明也。待人接物,亦贵于明也。然明不可以独用,故必以止静为本,而明丽焉。与晋、睽之主于顺说者同。

旅之时义大矣哉

本义

旅之时为难处

程传

天下之事,当随时各适其宜,而旅为难处,故称其时义之大。

集说

  • 俞氏琰曰:旅之时最难处,旅之义不可不知。葢其亨虽小,其时义则大。圣人小其亨而大其时义,非大旅也,大其处旅之道也。
  • 钱氏一本曰:难处者,旅之时;难尽者,旅之义。或以旅兴,或以旅䘮,所闗甚大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