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天需
程传
序卦曰:蒙者,蒙也,物之稚也。物稚不可不飬也,故受之以需。需者,饮食之道也。夫物之㓜稚,必待飬而成。飬物之所需者,饮食也,故曰需者饮食之道也。云上于天,有蒸润之象,饮食所以润益于物,故需为饮食之道,所以次蒙也。卦之大意须待之义,序卦取所湏之大者耳。乾健之性必进者也,乃处坎险之下,险为之阻,故须待而后进也。
需:有孚,光亨,贞吉。利涉大川。
本义
需待也,以干遇坎。乾健坎险,以刚遇险而不遽进,以䧟于险,待之义也。孚,信之在中者也。其卦九五以坎体中实,阳刚中正而居尊位,为有孚得正之象。坎水在前,乾健临之,将涉水而不轻进之象。故占者为有所待而能有信,则光亨矣;若又得正则吉,而利渉大川。正固无所不利,而渉川尤贵于能待,则不欲速而犯难也。
程传
需者湏待也。以二体言之,干之刚健上进而遇险,未能进也,故为需待之义。以卦才言之,五居君位,为需之主,有刚健中正之徳而诚信充实于中,中实有孚也。有孚则光明而能亨通,得贞正而吉也。以此而需,何所不济?虽险无难矣,故利渉大川也。凡贞吉,有既正且吉者,有得正则吉者,当辨也。
集说
- 朱子语类云:需者宁耐之意。以刚遇险,时节如此,只得宁耐以待之。且如渉川者,多以不能宁耐致覆溺之祸,故需卦首言利渉大川。
- 项氏安世曰:需非终不进也,抱实而遇险,有待而后进也。凡待者皆以其中有可待之实也。我实有之,但能少待,必有光亨之理。若其无之,何待之有?故曰需有孚光亨。光亨者不可以盈,必敬慎以终之,故曰贞吉。信能行此,则其待不虚,其进不溺,故曰利渉大川。有孚光亨贞吉者,需之道也;利渉大川者,需之效也。
- 胡氏炳文曰:需而无实无光,且亨之时,需而非正则无吉,且利之理。世有心虽诚实而处事或有未正者,故曰孚又曰贞。
- 林氏希元曰:凡人作事皆责成于目前,其间多有阻碍而目前不可成者,其势不容于不待。然不容不待者,其心多非所乐,其待也未必出于中诚,不免于急迫觊望之意。如此则懐抱不开,胸中许多暗昧抑塞而不光明豁逹。故圣人特发有孚之义,盖遇事势之未可为,即安于义命从容以待机㑹而不切切焉以厚觊望,则其待也出于真实而非虚假矣。如此则心逸日休,胸襟洒落而无滞碍,不亦光明豁逹乎?然使心安于需而事或未出于正,则将来亦未必可成。必也所需之事皆出于正而无行险侥幸之为,则功深而效得,时动而事起,向者之所需而今皆就绪矣,故吉。
象曰:云上于天,需;君子以饮食宴乐
本义
云上于天,无所复为,待其阴阳之和而自雨。尔事之当需者,亦不容更有所为,但饮食宴乐,俟其自至而已。一有所为,则非需也。
程传
云气蒸而上升于天,必待阴阳和洽然后成雨。云方上于天,未成雨也,故为须待之义。阴阳之气交感而未成雨泽,犹君子畜其才德而未施于用也。君子观云上于天,需而为雨之象,懐其道德,安以待时。饮食以养其气体,宴乐以和其心志,所谓居易以俟命也。
集说
- 孔氏颖达曰:不言“天上有云”,而言“云上于天”者,若是“天上有云”,无以见欲雨之义。故云“云上于天”,是天之欲雨,待时而落,所以明需。
- 胡氏瑗曰:饮食者,所以养身也;宴乐者,所以宁神也。是亦乐天知命,居易俟时耳。
- 朱子语类:需待也,以饮食宴乐谓更无所为,待之而已。待之须有至时,学道者亦犹是也。
- 吴氏澄曰:宴者,身安而他无所营;作乐者,心愉而他无所谋虑也。饮食则素其位,而宴乐则不愿乎外也。
- 谷氏家杰曰:云上于天,而后可以待雨。君子有为于前,而后可以待治。不然,不几于坐废乎?
彖曰:需,须也,险在前也。刚健而不陷,其义不困穷矣。
本义
此以卦徳释卦名义。
程传
需之义须也,以险在于前,未可遽进,故需待而行也。以干之刚健而能需待,不轻动,故不陷于险,其义不至于困穷也。刚健之人,其动必躁,乃能需待而动,处之至善者也。故夫子赞之云,其义不困穷矣。
集说
- 王氏申子曰: 需者,坎险在前,须而后进也。惟刚则内有所主,故能需;惟健则动不可御,故能济。
- 蔡氏清曰: 以刚遇险而不遽进以陷于险者,盖阴柔不能宁耐,乾刚则沈毅不苟而能宁耐。所谓“干天下之至健”也,徳行恒易以知险。
需有孚,光亨贞吉,位乎天位以正中也。利涉大川,往有功也。
本义
以卦体及两象释卦辞。
程传
五以刚实居中为孚之象,而得其所需,亦有为孚之义。以乾刚而至诚,故其徳光明而能亨通,得贞正而吉也。所以能然者,以居天位而得正中也。居天位指五,以正中兼二言,故云正中。既有孚而贞正,虽涉险阻,往则有功也。需道之至善也,以乾刚而能需,何所不利?
集说
- 谷氏家杰曰: 此卦合坎干成需,惟干易而知险,故曰刚健曰正中。见有天徳者能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