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水风井

程传

〈井序〉:“卦困乎上者必反下,故受之以井。承上升而不已必困为言,谓上井不已而困,则必反于下也。物之在下者莫如井,井所以次困也。为卦坎上巽下,坎水也,巽之象则木也,巽之义则入也。木器之象,木入于水下而上乎水,汲井之象也。”

水风井展开↓
初六
九二
九三
六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井泥不食,旧井无禽。
象曰:井泥不食,下也;旧井无禽,时舍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-
⇅ 比:初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水风井

井:改邑不改井,无丧无得,往来井井,汔至亦未繘井,羸其瓶凶

本义

井者,穴地出水之处。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,而上出其水,故为井。改邑不改井,故无丧无得,而往者来者皆井其井也。汔,几也;繘,绠也;羸,败也。汲井几至,未尽绠而败其瓶,则凶也。其占为事仍旧无得丧,而又当敬勉,不可几成而败也。

程传

井之为物,常而不可改也。邑可改而之他,井不可迁也,故曰“改邑不改井”。汲之而不竭,存之而不盈,无丧无得也。至者皆得其用,往来井井也。无丧无得,其徳也常。往来井井,其用也周常也,周也,井之道也。汔,几也;繘,绠也。井以济用为功,几至而未及用,亦与未下繘于井同也。君子之道贵乎有成,所以五谷不熟不如荑稗,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。有济物之用而未及物,犹无有也。羸败其瓶而失之,其用丧矣,是以凶也。羸,毁败也。

集说

  • 郑氏康成曰:井以汲水,水无空竭,犹人君以政教养天下,惠泽无穷也。
  • 丘氏富国曰:改邑不改井,井之体也;无丧无得,井之徳也。“往来井井,井井之用也”此三句言井之事;“汔至亦未繘井,未及于用也;羸其瓶,失其用也”此二句言汲井之事。

改邑不改井,句解说多错文意,盖言所在之邑,其井皆无异制,如诸葛孔明行军之处,千井齐甃者,以喻王道之行,国不异政,家不殊俗也。无丧无得,则言井无盈涸,以喻道之可久。往来井井,则言所及者多,以喻道之可大。此三句皆言井在人事,则王者养民之政是也。然井能泽物而汲之者器,政能养民而行之者人。无器则水之功不能上行,无人则王者之泽不能下究。故“汔至”以下,又以汲井之事言之。

象曰:木上有水,井;君子以劳民劝相

本义

木上有水,津润上行,井之象也。劳民者,以君养民;劝相者,使民相养,皆取井养之义。

程传

木承水而上之,乃器汲水而出,井之象。君子观井之象,法井之德,以劳徕其民而劝勉以相助之道也。劳徕其民,法井之用也;劝民使相助,法井之施也。

集说

  • 张子曰:养而不穷,莫若劳民而劝相也。
  • 杨氏绘曰:水性润下,能上润于物者,井之用也。
  • 朱子语类云:木上有水,井。说者以为木是汲器,则后面却有瓶。瓶自是瓦器,只是说水之津润上行至那木之杪,这便是井水上行之象。
    • 又云: 草木之生津润皆上行,直至树末,便是木上有水之义。如菖蒲叶每晨叶尾皆有水如珠颗,虽藏之密室亦然,非露水也。问如此则井之义与木上有水何预?曰:木上有水,便如水本在井底,却能汲上来给人之食,故取象如此。
  • 李氏心传曰:劝相即相友相助相扶持之意。

大象“木上有水”,须以朱子之说为长。《彖传》“巽乎水而上水”,则郑氏桔槔之说不妨并存也。劳民者如巽风之布号令,劝相者如坎水之相灌输。

彖曰:巽乎水而上水,井井养而不穷也

本义

以卦象释卦名义。

集说

  • 郑氏康成曰:坎水也,巽木,桔槔也。桔槔引瓶下入泉口,汲水而出,井之象也。
  • 荀氏爽曰:木入水出,井之象也。

释名之下又著“井养而不穷也”一句,亦以起释辞之意。

改邑不改井,乃以刚中也;汔至,亦未繘井,未有功也;羸其瓶,是以凶也

本义

以卦体释卦辞。“无丧无得,往来井井”两句意与“不改井”同,故不复出。刚中以二五而言。未有功而败其瓶,所以凶也。

程传

巽入于水,下而上其水者,井也。井之养于物,不有穷已,取之而不竭,德有常也。邑可改,井不可迁,亦其德之常也。二五之爻,刚中之德,其常乃如是。卦之才与义合也。虽使几至既未为用,亦与未繘井同。井以济用为功,水出乃为用,未出则何功也?瓶所以上水而致用也,羸败其瓶,则不为用矣,是以凶也。

集说

  • 苏氏轼曰:井井未尝有得丧,繘井之为功,羸瓶之为凶,在汲者尔。
  • 晁氏说之曰:或谓彖主三阳言,五“寒泉食”,是阳刚居中,邑可改而井不可改也;三“井渫不食”,是未有功也;二“瓮敝漏”,是羸其瓶而凶者也。
  • 郭氏雍曰:不言“无丧无得,往来井井”者,盖皆系乎刚中之德。圣人举一以明之耳。

井惟有常,故其体则无丧无得,其用则往来井井。王道惟有常,故其体则久而无弊,其用则广而及物。故言“改邑不改井”,足以包下二者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