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地风升

程传

〈升〉:“序卦萃者,聚也。聚而上者谓之升,故受之以《升》。物之积聚而益高大,聚而上也,故为《升》。所以次于《萃》也。为卦坤上巽下,木在地下,为地中生木,木生地中,长而益高,为《升》之象也。”

地风升展开↓
初六
九二
九三
六四
六五
上六
爻辞:允升,大吉。
象曰:允升大吉,上合志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-
⇅ 比:初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-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地风升

升:元亨,用见大人,勿恤,南征吉

本义

升进而上也。卦自解来,柔上居四,内异外顺,九二刚中而五应之,是以其占如此。南征,前进也。

程传

升者,进而上也。升进则有亨义,而以卦才之善,故元亨也。用此道以见大人,不假忧恤,前进则吉也。南征,前进也。

集说

  • 代氏渊曰:尊爻无此人,故不云“利见”。

卦直言“元亨”而无他辞者,大有、鼎也。虽有他辞而非戒辞者,升也。历选易卦,惟此三者。盖大有与比相似,然所比者阴也、民也;所有者阳也、贤也。鼎与井相似,然往来井井者民也,大烹以养者贤也。升与渐相似,然渐者贤之有所需待而进者也,升者贤之无所阻碍而登者也。易道莫大于尚贤,而贤人得时之卦莫盛于此三者,故其彖皆曰“元亨”而无戒辞也。不曰“利见大人”而曰“用见”,代氏之说得之。

象曰:地中生木升,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

本义

(王肃本顺作愼,今案他书引此亦多作愼,意尤明白。盖古字通用也。说见上篇䊉卦。)

程传

木生地中,长而上升,为升之象。君子观升之象,以顺脩其德,积累微小以至高大也。顺则可进,逆乃退也。万物之进皆以顺道也。善不积不足以成名,学业之充实,道德之崇高,皆由积累而至。积小所以成高大,升之义也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炳文曰: 木之生也,一日不长则枯;德之进也,一息不愼则退。必念念谨审,事事谨审,其德积小高大,当如木之升矣。

彖曰:柔以时升

本义

以卦变释卦名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升之为义,自下升高,故就六五居尊以释名升之义。
  • 徐氏几曰:升、晋二卦皆以柔为主,刚则有躁进之意。
  • 龚氏焕曰:彖传“柔以时升”似指六五而言,非谓卦变。故下文言“刚中而应”,亦谓二应五也。

巽而顺,刚中而应,是以大亨

本义

以卦德、卦体释卦辞。

程传

以二体言,柔升谓坤上行也。巽既体卑而就下,坤乃顺时而上升。以时,谓时当升也。柔既上而成升,则下巽而上顺,以巽顺之道升,可谓时矣。二以刚中之道应于五,五以中顺之德应于二。能巽而顺,其升以时,是以元亨也。彖文误作大亨,解在大有卦。

用见大人,勿恤,有庆也;南征吉,志行也

程传

凡升之道,必由大人。升于位,则由王公;升于道,则由圣贤。用巽顺刚中之道以见大人,必遂其升,勿恤(不忧其不遂也)。遂其升,则己之福庆而福庆及物也。南人之所向,南征谓前进也。前进则遂其升,而得行其志,是以吉也。

柔以时升之义,或主四言,或主五言,或主上体之坤而言。然卦之有六四、六五及坤居上体者多矣,皆得名为升乎?则其说似皆未确。盖时升者,固以坤居上体而四五得位言也。然惟巽为下体,故其升也有根。盖巽乃阴生之始也,阴自下生,以极于上,如木之自根而滋生,以至于枝叶繁盛,此谓升之义矣。此卦与无妄反对,无妄者阳为主于内也,而其究为健;升者阴为主于内也,而其究为顺。无妄之彖曰“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”,明刚德自内以达于外也;升彖曰“柔以时升”,明阴道自下以达于上也。然则“柔以时升”云者,尤当以初六之义为重。故无妄六爻独初九曰吉,此卦六爻亦惟初六曰大吉。则二卦之所重者可知矣。其下云“巽而顺,刚中而应”,亦与无妄“动而健,刚中而应”之辞相似,皆连释名之义以释元亨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