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雷水解

程传

〈解序卦〉:“蹇者,难也;物不可以终难,故受之以解。物无终难之理,难极则必散。解者,散也,所以次蹇也。为卦震上坎下,震动也,坎险也,动于险外,出乎险也,故为患难解散之象。又震为雷,坎为雨,雷雨之作,盖阴阳交感,和畅而缓散,故为解。解者,天下患难解散之时也。”

雷水解展开↓
×
初六
九二
六三
九四
六五
上六
爻辞:无咎。
象曰:刚柔之际,义无咎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阳,臣道顺承于君,代表和谐
⇩ 乘:-
⇅ 比:初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三爻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雷水解

解:利西南,无所往,其来复吉;有攸往,夙吉

本义

解难之散也,居险能动,则出于险之外矣。解之象也,难之既解,利于平易安静,不欲久为烦扰。且其卦自升来,三往居四,入于坤体,二居其所而又得中,故利于西南平易之地。若无所往,则宜来复其所而安静;若尚有所往,则宜早往早复,不可久烦扰也。

程传

西南坤方,坤之体广大平易。当天下之难方解,人始离艰苦,不可复以烦苛严急治之,当济以寛大简易,乃其宜也。如是则人心怀而安之,故利于西南也。汤除桀之虐而以寛治,武王诛纣之暴而反商政,皆从寛易也。无所往,其来复吉;有攸往,夙吉。无所往,谓天下之难已解散,无所为也。有攸往,谓尚有所当解之事也。夫天下国家,必纪纲法度废乱而后祸患生。圣人既解其难而平安无事矣,是无所往也,则当脩复治道,正纪纲,明法度,进复先代明王之治,是来复也,谓反正理也,天下之吉也。其发语辞,自古圣王救难定乱,其始未暇遽为也,既安定则为可久可继之治。自汉以下,乱既除则不复有为,姑随时维持而已,故不能成善治,盖不知众复之义也。攸往夙吉,谓尚有当解之事,则早为之乃吉也。当解而未尽者,不早去则将复盛;事之复生者,不早为则将渐大,故夙则吉也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弼曰:解之为义,解难而济厄者也。以解来复,则不失中;有难而往,则以速为吉也。无难则能复,其中有难则能济其厄也。

  • 孔氏颖达曰:褚氏云,世有无事求功,故诚以无难宜静;亦有待败乃救,故诫以有难须速也。

  • 林氏栗曰:蹇止乎坎中,是以言利西南不利东北;解动于险外,是以但言西南之利,不复言东北之不利也。

  • 胡氏炳文曰:解之时,以平易为利,略有苛急即非利;以安静为吉,久为烦扰即非吉。本义曰,“若无所往,则宜来复其所而安静”,是以安静为吉也;“曰若有所往,则宜早往早复,不可久为烦扰”,亦以安静为吉也。本义两“若”字,未定之辞,顾其时何如耳。然其吉也,皆在于来复。

解之时异于蹇之时,故其辞小异。然处解之道,犹然处蹇之道,故其意大同。言利西南不言不利东北,是辞小异也。然西南者退后也,犹蹇所云“来”也;东北者前进也,偤蹇所谓“往”也。今无事则来,周以西南为利矣;有事虽可以往,而必以夙为吉,不可以往而忘返也。是犹不以东北为利,而终以西南为利也。其与处蹇之道,意大同矣。盖国家无论有事无事,皆以退而自脩为本。以爻义与卦相参,皆可见矣。

象曰:雷雨作解,君子以赦过宥罪

程传

天地解散而成雷雨,故雷雨作而为解也。与“明两而作离”语不同。赦释之,宥宽之。过失则赦之可也,罪恶而赦之则非义也,故宽之而已。君子观雷雨作解之象,体其发育则施恩仁,体其解散则行宽释也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 “赦”谓放免,“过”谓误失,“宥”谓宽宥,“罪”谓故犯。过轻则赦,罪重则宥,皆解缓之义也。
  • 赵氏汝梅曰: 雷者天之威,雨者天之泽。威中有泽,犹刑狱之有赦宥。

彖曰:解,险以动,动而免乎险,解

本义

以卦德释卦名义。

程传

坎险震动,险以动也。不险则非难,不动则不能出难。动而出于险外,是免乎险难也,故为解。

集说

  • 何氏楷曰:以画观之,蹇之反;以卦观之,屯之反。蹇止于险下,不如屯动乎险中;屯动乎险中,又不如解动乎险外也。

解,利西南,往得众也;其来复吉,乃得中也;有攸往,夙吉,往有功也

本义

以卦变释卦辞,坤为众,得众谓九四入坤体,得中有功皆指九二。

程传

解难之道,利在广大平易。以宽易而往,济解则得众心之归也。不云无所往,省文尔。救乱除难一时之事,未能成治道也。必待难解无所往,然后来复先王之治,乃得中道。谓合宜也,有所为则夙吉也。早则往而有功,缓则恶滋而害深矣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安石曰:有难则往,所以济难;难已则来而复,所以保常。济难以权,保常以中,此所以吉。
  • 郭氏雍曰:“其来复吉,乃得中者”,险难既解,而来复乃得中道,所谓“获三狐而得黄矢”者也。“有攸往,夙吉,往有功者”,如射隼于高墉之上者也。
  • 徐氏几曰:“乃得中”指二也。盖祸乱已散,则复反于安静之域,不事烦扰,以静而吉也。
  • 丘氏富国曰:大抵处时方平者易缓,除恶不尽者易滋。圣人于患难方平之际,既不欲人以多事自疲,又不欲人以无事自怠也。

之东北为进前,之西南为退后。然则“来复”即“利西南”之义也。而以“得众”、“得中”重释之者,“得众”释“利”字之义,言能修内固本,则得人心之归也。“乃”字即承此意言之,谓惟其“利西南”,故必“来复”乃得中道也。“得众”、“得中”亦但论义理,似不必牵合卦象。

天地解而雷雨作,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,解之时大矣哉

本义

极言而赞其大也。

程传

既明处解之道,复言天地之解,以见解时之大。天地之气开散交感而和畅,则成雷雨。雷雨作而万物皆生发甲拆,天地之功由解而成,故赞解之时大矣哉。王者法天道,行宽宥,施恩惠,养育兆民,至于昆虫草木,乃顺解之时,与天地合德也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弼曰:天地否结,则雷雨不作;交通感散,雷雨乃作也。雷雨之作,否结则散,故百果草木皆甲拆。
  • 胡氏炳文曰:解上下体易为屯,动乎险中为屯,动而出乎险之外为解。屯象草穿地而未申,解则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。当蹇之未解,必动而免乎险,方可以为解;蹇之既解,则宜安静而不可久烦扰。故蹇、解之时,圣人皆赞其大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