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风火家人

程传

〈家人〉序卦:“夷者,伤也。伤于外者,必反于家,故受之以《家人》。夫伤困于外,则必反于内,《家人》所以次《明夷》也。《家人》,家内之道也。父子之亲,夫妇之义,尊卑长幼之序,正伦理,笃恩义,家人之道也。卦外巽内离,为风自火出,火炽则风生,风生自火,自内而出也。自内而出,由家而及于外之象。二与五正男女之位,于内外为《家人》之道。明于内而巽于外,处家之道也。夫人有诸身者,则能施于家;行于家者,则能施于国;至于天下治,治天下之道,盖治家之道也。推而行之于外耳,故取自内而出之象,为《家人》之义也。文中子书以明内齐外为义,古今善之,非取象之意也。所谓齐乎巽,言万物洁齐于巽方,非巽有齐义也,如战乎乾,乾非有战义也。”

风火家人展开↓
×
初九
六二
九三
六四
九五
上九
爻辞:闲有家,悔亡。
象曰:闲有家,志未变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-
⇅ 比:初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三爻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风火家人

家人:利女贞

本义

家人者,一家之人。卦之九五、六二外内各得其正,故为家人。利女贞者,欲先正乎内也,内正则外无不正矣。

程传

家人之道,利在女正。女正则家道正矣。夫夫妇妇而家道正,独云“利女贞”者,夫正者身正也,女正者家正也。女正则男正可知矣。

集说

  • 杨氏时曰:家人者,治家人之道也。齐家自夫妇始。舜观刑于二女,文王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。利女贞者,言家道之本也。

  • 林氏希元曰:所正虽在女,所以正之者则在夫,盖主家之人也。

象曰:风自火出,家人;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

本义

身脩则家治矣

程传

正家之本在正其身。正身之道,一言一动不可易也。君子观风自火出之象,知事之由内而出,故所言必有物,所行必有恒也。物谓事实,恒谓常度法则也。德业之著于外,由言行之谨于内也。言愼行脩,则身正而家治矣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 物,事也。言必有事,即口无择言;行必有常,即身无择行。正家之义,脩于近小。言之与行,君子枢机。出身加人,发迩化远,故举言行以为之诫。
  • 杨氏时曰: 言忠信则有物,行笃敬则有常。
  • 胡氏炳文曰: 风自火出,一家之化自吾言行出,皆由内及外,自然薰蒸而成者也。
  • 俞氏琰曰: 齐家之道,自脩身始。此风自火出,所以为家人之象也。君子知风之自是,齐家以脩身为本,而脩身以言行为先。言必有物而无妄,行必有恒而不改。物谓事实,言而诚实则有物,不诚实则无物也;恒谓常度,行而常久则有恒,不常久则无恒也。

彖曰:家人,女正位乎内,男正位乎外,男女正,天地之大义也

本义

以卦体九五六二释“利女贞”之义。

程传

彖以卦才而言,阳居五在外也,阴居二处内也。男女各得其正位也,尊卑内外之道正合天地阴阳之大义也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逹曰:此因二五得正以释家人之义,并明“女贞”之㫖。
  • 吴氏曰慎曰:先言“女正位乎内”,释“利女贞”也。

家人有严君焉,父母之谓也

本义

亦谓二五。

程传

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,谓父母也。虽一家之小,无尊严则孝敬衰,无君长则法度废。有严君而后家道正,家者国之则也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申子曰:父道固主乎严,母道尤不可以不严。犹国有尊严之君长也,无尊严则孝敬衰,无君长则法度废。故家人一卦大要以刚严为尚。

父父子子,兄兄弟弟,夫夫妇妇,而家道正;正家而天下定矣

本义

上父初子,五三夫,四二妇,五兄三弟(以卦画推之,又有此象)。

程传

父子、兄弟、夫妇各得其道,则家道正矣。推一家之道可以及天下,故家正则天下定矣。

集说

  • 俞氏琰曰:彖辞举其端,故但言“利女贞”。彖传极其全,故兼言男女之正,而又以父子、兄弟、夫妇推广而备言之。
  • 林氏希元曰:“正家而天下定”犹云“人人亲其亲,长其长而天下平”,不作“正家”之效说。

六十四卦六爻刚柔皆得位者,惟既济而已。此外则中四爻得位者三卦,家人、蹇、渐也。然家人名义独取于风火之卦者,一则风自火出,为风化有原之象;二则蹇、渐之中爻虽得位而初上不皆阳爻。凡易取类,上爻有父之象,故蛊卦下五爻皆曰“父母”,至上爻则变其文也。初爻有子之象,故蛊曰“有子”,观曰“童观”,随、渐曰“小子”,中孚曰“其子”,皆指初爻也。二为女正位乎内,母道也;五为男正位乎外,父道也。然必初上皆阳,然后父子之象备;又必三阳四阴各得其位,然后兄弟、夫妇粲然于一卦之中矣。彖传先举二五,始明其为男女之正,继明其为父母之严,以两爻为卦主也。然后悉推家人以切卦位,既以尽正家之义,又以见家人之象。推配于爻画者,独此卦为合也。本义精且当矣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