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地火明夷

程传

〈明夷序卦〉:“晋者,进也;进必有所伤,故受之以明夷。夷者,伤也。夫进之不已,必有所伤,理自然也。明夷所以次晋也。为卦坤上离下,明入地中也。反晋成明夷,故义与晋正相反。晋者,明盛之卦,明君在上,群贤并进之时也。明夷,昏暗之卦,暗君在上,明者见伤之时也。日入于地中,明伤而昏暗也,故为明夷。”

地火明夷展开↓
×
初九
六二
九三
六四
六五
上六
爻辞:明夷于飞,垂其翼。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,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
象曰:君子于行,义不食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阴,君子拱手于小人之下,代表相悖
⇩ 乘:-
⇅ 比:初爻比于二爻,代表亲和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。阳刚而滞于三爻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地火明夷

明夷:利艰贞

本义

夷,伤也。为卦下离上坤,日入地中,明而见伤之象,故为明夷。又其上六为暗之主,六五近之,故占者利于艰难以守正而自晦其明也。

程传

君子当明夷之时,利在知艰难而不失其贞正也。在昏暗艰难之时而能不失其正,所以为明君子也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逹曰:时虽至暗,不可随世倾邪,故宜艰难坚固守其贞正之德。
  • 李氏舜臣曰:易卦诸爻,噬嗑之九四、大畜之九三曰“利艰贞”,未有一卦全体以利艰贞为义者。此盖睹君子之明伤为可惧,而危辞以戒之,其时可知也。
  • 胡氏炳文曰:以二体则离明也,伤之者坤;以六爻则初至五皆明也,伤之者上。上为暗主,而五近之,故本义从彖传以利艰贞为五。

象曰:明入地中,明夷;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

程传

明所以照,君子无所不照。然用明之过,则伤于察,太察则尽事而无含弘之度。故君子观明入地中之象,于莅众也,不极其明察而用晦,然后能容物和众,众亲而安。是用晦乃所以为明也。若自任其明,无所不察,则己不胜其忿疾,而无寛厚含容之德,人情睽疑而不安,失莅众之道,适所以为不明也。古之圣人设前旒、屏树者,不欲明之尽乎隐也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 冕旒垂目,黈纩塞耳,无为清静,民化不欺。若运其聪明显其智慧,民即逃其密网,奸诈愈生。岂非藏明用晦,反得其明也?
  • 张子曰: 不任察而不失其治也。
  • 林氏希元曰: 用晦而明,不是以晦为明,亦不是晦其明。盖虽明而用晦,虽用晦而明也。用晦而明,只是不尽用其明。盖尽用其明,则伤于太察而无含弘之道。惟明而用晦,则既不汶汶而暗,亦不察察而明。虽无所不照,而有不尽照者,此古先帝王所以莅众之术也。
  • 何氏楷曰: 晦其明谓藏明于晦,晦而明谓生明于晦,意实相发。

彖曰:明入地中,明夷

本义

以卦象释卦名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逹曰:此就二象以释卦名,此及晋卦皆彖象同辞也。

内文明而外柔顺,以蒙大难,文王以之

本义

以卦德释卦义。蒙大难,谓遭纣之乱而见囚也。

程传

明入于地,其明灭也,故为明夷。内卦离,离者文明之象;外卦坤冲,者柔顺之象。为人内有文明之德,而外能柔顺也。昔者文王如是,故曰“文王以之”。当纣之昏暗,乃明夷之时,而文王内有文明之德,外柔顺以事纣,蒙犯大难而内不失其明圣,而外足以逺祸患。此文王所用之道也,故曰“文王以之”。

利艰贞,晦其明也。内难而能正其志,箕子以之

本义

以六五一爻之义释卦辞。内难,谓为纣近亲,在其国内(知六五之近于上六也)。

程传

明夷之时,利于处艰厄而不失其贞正,谓能晦藏其明也。不晦其明,则被祸患;不守其正,则非贤明。箕子当纣之时,身处其国内,切近其难,故云“内难”。然箕子能藏晦其明而自守其正志,箕子所用之道也,故曰“箕子以之”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炳文曰:六五爻辞曰“箕子之明夷,利贞”,释彖兼文王发之。盖羑里演易处之甚从容,可见文王之德;佯狂受辱处之极艰难,可见箕子之志。然此一时也,文王因而发伏羲之易,箕子因而发大禹之畴。圣贤之于患难,自系斯文之㑹,盖有天意存焉。
  • 俞氏琰曰:大难谓羑里之囚也,其难闗系天下之大,民命之所寄,故曰大难。内难谓家难也,其难闗系一家之内,宗社之所寄也。箕子为纣之近亲,故曰内难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