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火地晋

程传

〈晋〉序卦:“物不可以终壮,故受之以晋。晋者,进也。物无壮而终止之理,既盛壮则必进,晋所以继大壮也。为卦离在坤上,明出地上也。日出于地,升而益明,故为晋。晋进而光明盛大之意也。凡物渐盛为进,故《彖》云:‘晋,进也。’卦有有徳者,有无徳者,随其宜也。乾坤之外,云元亨者固有也,云利贞者,所不足而可以有功也。有不同者,革、渐是也。随卦可见晋之盛,而无徳者无用有也。晋之明盛,故更不言亨,顺乎大明,无用戒正也。”

火地晋展开↓
××
初六
六二
六三
九四
六五
上九
爻辞:晋如,摧如,贞吉。罔孚,裕无咎。
象曰:晋如摧如,独行正也。裕无咎,未受命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阴
⇩ 乘:-
⇅ 比:-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二爻、三爻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火地晋

晋 康侯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

本义

晋,进也。康侯,安国之侯也。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,言多受大赐而显被亲礼也。盖其为卦上离下坤,有日出地上之象,顺而丽乎大明之德。又其变自观而来,为六四之柔进而上行以至于五,占者有是三者,则亦当有是宠也。

程传

晋为进盛之时,大明在上,而下体顺附,诸侯承王之象也。故为康侯,康侯者,治安之侯也。上之大明而能司德以顺附,治安之侯也。故受其𠖥数,锡之马众多也(车马重赐也),蕃庶(众多也)。不惟锡与之厚,又见亲礼,昼日之中至于三接,言宠遇之至也。晋进盛之时,上明下顺,君臣相得。在上而言,则进于明盛;在臣而言,则进升高显,受其光宠也。

集说

  • 郭氏雍曰: 晋卦取名之义与大有略相类。大有火在天上,君道也;晋明出地上,臣道也。以人臣之进独备一卦之义,则臣之道至大者,非康侯安足以当之。

《易》有晋、升、渐三卦,皆同为进义而有别。晋如日之方出,其义最优;升如木之方生,其义次之;渐如木之既生而以渐高大,其义又次之。观其彖辞,皆可见矣。

象曰:明出地上,晋;君子以自昭明德

本义

昭明之也

程传

昭明之也。传曰:“昭德塞违,昭其度也。”君子观明出地上而益明盛之象,而以自昭其明德,去蔽致知。昭明德于己也,明明德于天下,昭明德于外也。明明德在己,故云“自昭”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炳文曰: 至健莫如天,君子以之自强;至明莫如日,君子以之自昭。
  • 俞氏琰曰: 明德,君子固有之德也。自昭者,自有此德而自明之也。人德本明,人欲蔽之,不能不少昏昧,其本然之明固未尝息。知所以自明,则本然之明如日之出地,而其昭著初无增减也。大学所谓“明明德”,所谓“自明”,与此同旨。

彖曰:晋,进也

本义

释卦名义。

集说

  • 俞氏琰曰:晋以日之进言,与升、渐木之进不同。日出地上,其明进而盛。升、渐虽亦有进义,而无明盛之象。

明出地上,顺而丽乎大明,柔进而上行,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也

本义

以卦象、卦德、卦变释卦辞。

程传

晋,进也,明进而盛也。明出于地,益进而盛,故为晋。所以不谓之进者,进谓前进,不能包明盛之义。明出地上,离在坤上也。坤丽于离,以顺丽于大明,顺德之臣上附于大明之君也。柔进而上行,凡卦离在上者,柔居君位,多云柔进而上行(噬嗑、睽、鼎是也)。六五以柔居君位,明而顺丽,为能待下宠遇亲密之义,是以为康侯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也。大明之君安天下者也,诸侯能顺附天子之明德,是康民安国之侯也,故谓之康侯。是以享宠锡而见亲礼,昼日之闲三接见于天子也。不曰公卿而曰侯,天子治于上者也,诸侯治于下者也。在下而顺附于大明之君,诸侯之象也。

集说

  • 崔氏憬曰:虽一卦名晋,而五爻为主,故言柔进而上行也。
  • 郭氏雍曰:顺而丽乎大明,柔进而上行,康侯之德也。其德柔顺而明,故下能康一国之民而为之主,上能致王者之宠而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也。
  • 项氏安世曰:三女之卦,独离柔在上为得尊位,大中而行之,故谓之上行。巽在六四例谓之上合,上同兑在上六例谓之上穷,皆不得为上行也。
  • 王氏申子曰:六十四卦离上者八,专取六五一爻以为成卦之主者二,晋、大有也。大有曰“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”,晋则曰“柔进而上行”,是专以康侯之晋者当此一卦之义矣。
  • 吴氏曰慎曰:晋、咸《彖》传文意正同,卦象数句在卦名之下,卦辞之上,是既用以释卦名,而即以之释卦辞,故用“是以”二字接下。

离之德为丽、为明,是明与丽皆离也。顺而丽乎大明,盖以顺德为本而为大明所附丽,则明者离而丽者亦离矣。若曰“以顺而附丽于大明”,则丽字乃为坤所借用,其义不亦赘乎?火之为物不能孤行也,必有所附,犹人心之明不可孤行也,必有所附。离曰“畜牝牛”者,明附于顺也。睽、旅之《彖》亦然,皆以说止为主而明附之也。此文义之误,不可不正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