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天大壮
程传
大壮序卦曰:遁者,退也。物不可以终遁,故受之以大壮。遁为违去之义,壮为进盛之义。遁者,阴长而阳遁也。大壮,阳之壮盛也。衰则必盛,消息相须,故既遁则必壮。大壮所以次遁也。为卦震上干下,乾刚而震动,以刚而动,大壮之义也。刚阳大也,阳长已过中矣,大者壮盛也。又雷之威震而在天上,亦大壮之义也。
雷天大壮展开↓
初九 》
九二
九三
九四
六五
上六
爻辞:壮于趾,征凶,有孚。
象曰:壮于趾,其孚穷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阳承阳
⇩ 乘:-
⇅ 比:-
⏎ 应:-
⊙ 位:阳居阳位(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雷天大壮
䷡
大壮:利贞
本义
大,谓阳也。四阳盛长,故为大壮,二月之卦也。阳壮则占者吉亨,不假言,但利在正固而已。
程传
《大壮》之道利于贞正也,《大壮》而不得其正,强猛之为耳,非君子之道壮盛也。
注意:原文没有标点符号,此处AI解读认为并不通顺,所以给出以下解读,可做参考。
《大壮》之道,利于贞正也。《大壮》而不得其正,强猛之为耳,非君子之道。壮盛也,应依正理而行,方可显其利。
象曰:雷在天上,大壮;君子以非礼弗履
本义
自胜者强
程传
雷震于天上,大而壮也。君子观大壮之象,以行其壮。君子之大壮者,莫若克己复礼。古人云:“自胜之谓强。”中庸于和而不流,中立而不倚,皆曰“强哉矫”。赴汤火,蹈白刃,武夫之勇可能也;至于克己复礼,则非君子之大壮,不可能也。故云“君子以非礼弗履”。
集说
- 张子曰: 克己反礼,壮莫盛焉。
- 朱子语类云: 雷在天上,是甚生威严。人之克己,须是如雷在天上,方能克去非礼。
- 项氏安世曰: 君子所以养其刚大者,亦曰“非礼勿履”而已。
彖曰:大壮,大者壮也。刚以动,故壮
本义
释卦名义,以卦体言,则阳长过中,大者壮也。以卦徳言,则乾刚震动,所以壮也。
程传
所以名大壮者,谓大者壮也。阴为小,阳为大,阳长以盛,是大者壮也。下刚而上动,以干之,至刚而动,故为大壮,为大者壮与壮之大也。
集说
- 项氏安世曰: 刚则不为物欲所桡,故其动也壮。使以血气而动,安得壮乎?
案
大者谓阳也,大者壮谓四阳盛长也。此句正释名卦之义。刚以动故壮,一句非正释卦名,乃推明卦之善以起辞义耳。凡曰“故”者,皆同义,如“顺以说,故聚”,“明以动,故丰”是也。
大壮,利贞。大者正也,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
本义
释“利贞”之义而极言之。
程传
大者既壮,则利于贞正。正而大者,道也。极正大之理,则天地之情可见矣。天地之道,常久而不已者,至大至正也。正大之理,学者黙识心通可也。不云“大正”而云“正大”,恐疑为一事也。
集说
- 朱子语类问:如何见天地之情?曰:正大便见得天地之情。天地只是正大,未尝有些子邪处。
- 胡氏炳文曰:心未易见,故疑其辞曰“复其见天地之心乎?”情则可见矣,故直书之。孟子养气之论,自此而出。大者壮也,即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;大者正也,即是以直养而无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