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天山遁

程传

遁序卦曰:恒者,乆也。物不可以乆居其所,故受之以遁。遁者,退也。夫乆则有去,相须之理也。遁所以继恒也。遁,退也,避也,去之之谓也。为卦天下有山,天在上之物,阳性上进;山高起之物,形虽高起,体乃止物。有上陵之象,而止不进,天乃上进而去之,下陵而上去,是相违遁,故为遁去之义。二阴生于下,阴长将盛,阳消而退,小人渐盛,君子退而避之,故为遁也。

天山遁展开↓
×
初六
六二
九三
九四
九五
上九
爻辞:遁尾,厉,勿用有攸往。
象曰:遁尾之厉,不往何灾也?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阴
⇩ 乘:-
⇅ 比:-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二爻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天山遁

遁:亨,小利贞

本义

遁,退避也。为卦二阴浸长,阳当退避,故为遁,六月之卦也。阳虽当遁,然九五当位而下有六二之应,若犹可以有为。但二阴浸长于下,则其势不可以不遁,故其占为:君子能遁,则身虽退而道亨;小人则利于守正,不可以浸长之故而遂侵迫于阳也。小谓阴柔小人也。此卦之占与“否”之初二两爻相类。

程传

遁者,阴长阳消,君子遁藏之时也。君子退藏以伸其道,道不屈则为亨,故遁所以有亨也。在事亦有由遁避而亨者,虽小人道长之时,君子知几退避固善也。然事有不齐,与时消息,无必同也。阴柔方长而未至于甚盛,君子尚有迟迟致力之道,不可大贞而尚利小贞也。

集说

  • 朱子易说
    • 问: “遁,小利贞”。本义谓小人也。案易中“小”字,未有以为小人者,如“小利有攸往”与“小贞吉”之类,皆大小之“小”耳?
      曰: 经文固无此例,以彖传推之,则是指小人而言。今当且依经而存传耳。

“小利贞”之义,传义说各不同。据易例,则似传说为长。盖至于三阴之否,则直曰“不利君子贞矣”。遁犹未至于否,但当逊避以善处之,不可过甚以激成其势,故曰“小利贞”也。

象曰:天下有山,遁;君子以远小人,不恶而严

本义

天体无穷,山高有限,遁之象也。严者,君子自守之常,而小人自不能近。

程传

天下有山,山下起而乃正,天上进而相违,是遁避之象也。君子观其象,以避远乎小人。远小人之道,若以恶声厉色,适足以致其怨忿;惟在乎矜庄威严,使知敬畏,则自然远矣。

集说

  • 石氏介曰: 不恶而严,外顺而内正也。尚恶则小人憎,不严则正道消。
  • 张子曰: “恶”读为憎恶之“恶”。远小人不可示以恶,恶则患及之,又焉能远?严之为言,敬小人而远之之意也。
  • 杨氏时曰: 天下有山,其藏疾也无所拒,然亦终莫之陵也。此君子远小人不恶而严之象也。
  • 郭氏雍曰: 君子当遁之时,畏小人之害,志在远之而已。远之之道何如?不恶其人而严其分是也。孔子曰:“疾之已甚,乱也。”不恶则不疾矣。
  • 俞氏琰曰: 君子观象以远小人,岂有他哉?不过危行言逊而已。逊其言则不恶,不使之怨也;危其行则有不可犯之严,不使之不逊也。此君子远小人之道也。

天下有山,以山喻小人,以天喻君子,似未切。盖天下有山,山之高峻极于天也。山之高峻者,未尝绝人,而自不可攀跻,故有不恶而严之象。杨氏之说,盖是此意。

彖曰:遁亨,遁而亨也。刚当位而应,与时行也

本义

以九五一爻释亨义。

程传

小人道长之时,君子遁退,乃其道之亨也。君子遁藏,所以伸道也。此言处遁之道,自“刚当位而应”以下,则论时与卦才,尚有可为之理也。虽遁之时,君子处之,未有必遁之义。五以刚阳之德,处中正之位,又下与六二以中正相应,虽阴长之时,如卦之才,尚当随时消息,苟可以致其力,无不至诚自尽以扶持其道,未必于遁藏而不为,故曰“与时行也”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逹曰: 此释遁之所以得亨通之义。小人之道方长,君子非遁不通,故曰“遁而亨也”。又曰释所以能遁而致亨之由,良由九五以刚而当其位,有应于二,非为否亢。遁不否亢,即是相时而动,所以遁而得亨。
  • 郭氏忠孝曰: 圣人进退皆道,无入而不自得,虽遁亦亨也。与时行者,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,是为遁之义也。
  • 朱子语类 问:“遁亨,遁而亨也,分明是说能遁便亨,更说‘刚当位而应,与时行也’是如何?”曰:“此其所以遁而亨也。阴方㣲为他,刚当位而应,所以能知时而遁,是能与时行。不然,便是与时背也。”
  • 吴氏曰慎曰: 非以刚当位而应,犹可亨,惟其当位而应,能顺时而遁,所以亨也。与时行,谓时当遁而遁。

小利贞,浸而长也

本义

以下二阴释小利贞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瑗曰: 君子所以不得大有为于世,而惟小利于贞者,盖以下之群阴浸长,而小人之党渐盛也。
  • 朱氏震曰: 二阴浸长,方之于否,不利君子贞,固有闲矣。然不可大贞,利小贞而已。先儒谓居小官干小事,其害未甚,我志犹行。盖遁非疾世避俗,长往不反之谓也。去留迟速,惟时而已。非不忘乎君,不离乎群。消息盈虚,循天而行者,岂能尽遁之时义?
  • 张氏清子曰: 二阳为临,二阴为遁。遁者,临之反对也。临之《彖》曰:“刚浸而长”,遁之《彖》则不曰“柔浸而长”,而止曰“浸而长”。

遁之时义大矣哉

本义

阴方浸长,处之为难,故其时义为尤大也。

程传

当阴长之时,不可大贞而尚小利贞者,盖阴长必以浸渐,未能遽盛。君子尚可小贞其道,所谓小利贞,扶持使未遂亡也。遁者,阴之始长。君子知㣲,故当深戒。而圣人之意,未便遽已也,故有与时行小利贞之教。圣贤之于天下,虽知道之将废,岂肯坐视其乱而不救?必区区致力于未极之闲,强此之衰,艰彼之进。其暂安苟得,为之孔孟之所屑为也。王允、谢安之于汉晋是也。若有可变之道,可亨之理,更不假言也。此处遁时之道也,故圣人赞其时义大矣哉。或久或速,其义皆大也。

集说

  • 郭氏雍曰: 遁之小利贞,睽之小事吉。不知者遂以为小而不思也。故孔子明其大,而后知小利贞、小事吉者,有大用存焉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