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泽山咸

程传

咸序卦:“有天地,然后有万物;有万物,然后有男女;有男女,然后有夫妇;有夫妇,然后有父子;有父子,然后有君臣;有君臣,然后有上下;有上下,然后礼义有所错。”天地,万物之本。夫妇,人伦之始。所以上经首《乾》、《坤》,下经首《咸》继以《恒》也。天地二物,故二卦分为天地之道。男女交合而成夫妇,故《咸》与《恒》皆二体合为夫妇之义。咸,感也,以说为主。恒,常也,以正为本。而说之道自有正也,正之道固有说焉。巽而动,刚柔皆应,说也。《咸》之为卦,兑上艮下,少女少男也。男女相感之深,莫如少者,故二少为《咸》也。艮体笃实,止为诚悫之义。男女笃实以下交,女心说而上应,男感之先也。男先以诚感,则女说而应也。

集说

  • 邱氏富国曰: 《感》,二少相交者,夫妇之始也,所以论交感之情,故以男下女为象。男下于女,婚姻之道成矣。恒二长相承者,夫妇之终也,所以论处家之道。故以男尊女卑为象,女下于男,居室之伦正矣。损虽二少,而男不下女,则咸感之义微,益虽二长,而女居男上,则恒久之义悖。此下经所以不首《损》、《益》而首《咸》、《恒》与?
泽山咸展开↓
×
初六
六二
九三
九四
九五
上六
爻辞:咸其拇。
象曰:咸其拇,志在外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阴
⇩ 乘:-
⇅ 比:-
⏎ 应:初爻与四爻有应。阴柔而滞于二爻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泽山咸

咸:亨,利贞,取女吉。

本义

咸,交感也。兑柔在上,艮刚在下,而交相感应。又艮止则感之专,兑说则应之至。又艮以少男下于兑之少女,男先于女,得男女之正,婚姻之时,故其卦为咸。其占亨而利贞,取女则吉。盖感有必通之理。

然不以贞,则失其亨,而所为皆凶矣。

程传

咸,感也。不曰感者,咸有皆义,男女交相感也。物之相感,莫如男女,而少复甚焉。凡君臣上下,以至万物,皆有相感之道。物之相感,则有亨通之理。君臣能相感,则君臣之道通;上下能相感,则上下之志通;以至父子、夫妇、亲戚朋友,皆情意相感,则和顺而亨通。事物皆然,故咸有亨之理也。利贞,相感之道,利在于正也。不以正,则入于恶矣。如夫妇之以淫姣,君臣之以媚说,上下之以邪僻,皆相感之不以正也。取女吉,以卦才言也。卦有柔上刚下二气感应相与,止而说,男下女之义。以此义取女,则得正而吉也。

集说

  • 胡氏炳文曰: 咸,感也。不曰感而曰咸,咸皆也,无心之感也。无心于感者,无所不通也。感则必通,而利在于正。汎言感之道如此,取女吉,专言取女者当如是也。

象曰:山上有泽,咸;君子以虚受人

本义

山上有泽,以虚而通也。

程传

泽性润下,土性受润泽。在山上而其渐润通彻,是二物之气相感通也。君子观山泽通气之象,而虚其中以受于人。夫人中虚,则能受;实则不能入矣。虚中者无我也。中无私主,则无感不通。以量而容之,择合而受之,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。

集说

  • 崔氏憬曰: 山高而降,泽下而升,山泽通气,咸之象也。
  • 吕氏大临曰: 泽居下而山居高,然山能出云而致雨者,山内虚而泽气通也。故君子居物之上,物情交感者,亦以虚受也。
  • 郭氏雍曰: 唯虚故受,受故能感。不能感者,以不能受故也;不能受者,以不能虚故也。
  • 胡氏炳文曰: 以虚受人,无心之感也。
  • 陈氏琛曰: 山上有泽,泽以润而感乎山,山以虚而受其感,咸之象也。君子礼之,则虚其心以受人之感焉。盖心无私主,有感皆通。若有一豪私意自蔽,则先入者为主,而感应之机窒矣。虽有所受,未必其所当受,而所当受者反以为不合而不之受矣。
  • 何氏楷曰: 六爻之中,一言思,三言志。思何可废?而至于朋从,则非虚;志何可无?而末而外而随人,则非虚。极而言之,天地以虚而感物,圣人以虚而感人心。三才之道,尽于是矣。
  • 吴氏曰: 愼曰:虚者,咸之贞也。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,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,者虚而已。君子之学,廓然大公,物来顺应,所谓以虚受人也。

彖曰:咸,感也

本义

释卦名义。

集说

  • 刘氏牧曰: 卦以咸名,而彖传以感释其义者,圣人之旨欲明感物之无心也。
  • 张子曰: 万物本一,故一能合异。以其能合异,故谓之感。若非有异,则无合。天地乾坤,阴阳也,二端故有感。本一故能合。
  • 丘氏富国曰: 咸者,感也。所以感者,心也。无心者不能感,故咸加心而为感。有心于感者,亦不能咸感,故感去心而为咸。咸皆也,唯无容心于感,然后无所不感。圣人以咸名卦,而彖以感释之,所以互明其旨也。
  • 王氏应麟曰: 咸之感无心,感以虚也;兑之说无言,说以诚也。

柔上而刚下,二气感应以相与,止而说,男下女,是以亨利贞,取女吉也

本义

以卦体、卦德、卦象释卦辞,或以卦变言柔上刚下之义。曰咸自旅来,柔上居六,刚下居五也,亦通。

程传

咸之义感也。在卦则柔爻上而刚爻下。柔上变刚而成兑,刚下变柔而成艮。阴阳相交为男女交感之义,又兑女在上,艮男居下,亦柔上刚下也。阴阳二气相感相应而和合,是相与也。止而说,止于说为坚悫之意,艮止于下,笃诚相下也;兑说于上,和说相应也。以男下女,和之至也。相感之道如此,是以能亨通而得正。取女如是,则吉也。卦才如此,大率感道利于正也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肃曰: 山泽以气通,男女以礼感。男下女,初婚之所以为礼,取女之所以为吉也。
  • 冯氏当可曰: 柔上刚下,感应相与,所以为亨;止而说,所以利贞;男下女,所以取女吉也。
  • 王氏申子曰: 止而说者,谓艮止不动而意气自相和说,乃所谓感。不止而动,则是出于作为,非感也。故六爻皆欲其静。
  • 蔡氏清曰: 卦体、卦德、卦象三段意,皆归于咸之一字内。而所谓亨利贞取女吉者,义盖从此而出。故本义以通释卦名卦辞。

天地感而万物化生,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,观其所感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

本义

极言感通之理。

程传

既言男女相感之义,复推极感道以尽天地之理。天地二气交感而化生万物,圣人至诚以感亿兆之心而天下和平。天下之心所以和平,由圣人感之也。观天地交感化生万物之理,与圣人感人心致和平之道,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感通之理,知道者默而观之可也。

集说

  • 张子曰: 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。圣人同乎人而无我,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。
  • 郑氏汝谐曰: 天地万物虽异位,其气则一;圣人亿兆虽异势,其诚则一。观其所感,而其情可见者,感生于情也。情出于正,然后知感通之理。
  • 张氏清子曰: 寂然不动,性也;感而遂通,情也。于其所感而观之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得而见矣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