坎为水
程传
习坎序卦:物不可以终过,故受之以坎。坎者,陷也。理无过而不已,过极则必陷。坎所以次大过也。习谓重习,他卦虽重,不加其名,独坎加习者,见其重险,险中复有险,其义大也。卦中一阳上下二阴,阳实阴虚,上下无据,一阳陷于二阴之中,故为坎陷之义。阳居阴中则为陷,阴居阳中则为丽。凡阳在上者,止之象;在中,陷之象;在下,动之象。阴在上,说之象;在中,丽之象;在下,巽之象。陷则为险,习重也。如学习温习,皆重复之义也。坎陷也,卦之所言处险难之道。坎水也,一始于中,有生之最先者也,故为水。陷水之体也。
坎:习坎,有孚,维心亨,行有尚。
本义
习,重习也;坎,险陷也。其象为水,阳陷阴中,外虚而中实也。此卦上下皆坎,是为重险;中实为有孚,心亨之象。以是而行,必有功矣。故其占如此。
程传
阳实在中,为中有孚信。维心亨,维其心诚一,故能亨通。至诚可以通金石、蹈水火,何险难之不可亨也?行有尚,谓以诚一而行,则能出险,有可嘉尚,谓有功也。不行,则常在险中矣。
集说
孔氏颖达曰: 坎是险陷之名,习者便习之义。险难之事,非经便习不可以行,故须便习于坎事,乃得用。故云“习坎”也。案诸卦之名,皆于卦上不加其字,此坎卦之名特加“习”者,以坎为险难,故特加习名。
胡氏瑗曰: 此卦在八纯之数,其七卦皆一字名,独此加“习”字者,何也?盖干主于健,坤主于顺,若是之类,率皆一字可以尽其义,而此卦上下皆险,以是为险难重叠之际。君子之人,必当预积习之,然后可以济其险阻。故圣人特加“习”字者,此也。
苏氏轼曰: 坎,险也;水之所行,而非水也。惟水为能习行于险,其不直曰坎而曰“习坎”,取于水也。
吕氏大临曰: “习坎”,更试乎至难也。八卦:乾健、坤顺、震动、艮止、离明、坎险、巽入、兑说。惟险非吉德,君子所不取,故于坎也独以“习坎”为名。更试重险,乃君子所有事也。
薛氏温其曰: 坎非用物,以习为用,故名异它卦。盖言用坎之人也。
张氏浚曰: 习,安行不息之称;“习坎”,险可出矣。夫阳陷于阴,非出险则功无自兴。曰“习坎”,求以出险也。
郑氏汝谐曰: 服习、温习皆有重义。水虽至险,而习乎水者,虽出入乎水而不能溺。然则习乎险难者,斯能无入而不自得也。
李氏舜臣曰: 坎之中实,是为诚;离之中虚,是为明。中实者,坎之用;中虚者,离之用也。作易者因坎离之中而寓诚明之用,古圣人之心学也。
胡氏炳文曰: 他卦“亨”字,本义例以为占,惟此则曰“中实为有孚,心亨之象”。盖他卦事之亨也,此心之亨也。阳实有孚之象,阳明心亨之象。
章氏潢曰: 六十四卦,独于坎卦指出心以示人,可见心在身中,真如一阳陷于二阴之内,所谓“道心惟微”者此也。
呉氏曰慎曰: 阳陷阴中,所以为坎;中实有孚,所以处险。有孚,则诚立;心亨,则明通。心之体静而常明,如一阳藏于二阴中也;心之用动而不息,如二阴中一阳之流行也。一阳者,流行之本体;二阴者,所在之分限。流而不逾限,动而静也;限之而安流,静而动也。有孚、心亨之义,发于“习坎”,至矣哉!
象曰:水洊至,习坎;君子以常德行,习教事
本义
治己治人皆必重习,然后熟而安之。
程传
坎为水,水流仍洊而至,两坎相习,水流仍洊之象也。水自涓滴至于寻丈,至于江海,洊习而不骤者也。其因势就下,信而有常,故君子观坎水之象,取其有常则常久其德行。人之德行不常,则伪也,故当如水之有常。取其洊习相受,则以习熟其教令之事。夫发政行教,必使民熟于闻听,然后能从。故三令五申之,若骤告未喻,遽责其从,虽严刑以驱之,不能也。故当如水之洊习。
集说
- 司马氏光曰:水之流也,习而不已,以成大川;人之学也,习而不止,以成大贤。故君子以常德行,习教事。
- 苏氏轼曰:事之待教而后能者,教事也。君子平居常其德行,故遇险而不变;习其教事,故遇险而能应。
- 陆氏佃曰:离言明两作,坎言水洊至。起而上者作也,趋而下者至也。
- 王氏宗传曰:坎者,水之科也。故以水洊至为习坎之象。上坎既盈,至于下坎,此孟子所谓盈科而后进也。盈科而后进,不舍其昼夜之功也。君子德行贵其有常,而教事贵于习熟,此不舍昼夜之功也。
- 俞氏琰曰:常德行,谓德行有常而不改;习教事,谓教事练习而不辍。
彖曰:习坎,重险也
本义
释卦名义。
集说
- 孔氏颖达曰: 释“习坎”之义,险难也。若险难不重,不须便习。今险难既重,是险之甚者。若不便习,不可济也。故注云:“习坎者,习重险也。”
水流而不盈,行险而不失其信
本义
以卦象释有孚之义,言内实而行有常也。
程传
习坎者,谓重险也。上下皆坎,两险相重也。初六云“坎窞”,是坎中之坎,重险也。水流而不盈,阳动于险中而未出于险,乃水性之流行而未盈于坎。既盈则出乎坎矣。行险而不失其信,阳刚中实,居险之中,行险而不失其信者也。坎中实,水就下,皆为信义,有孚也。
集说
- 朱子语类云: 坎水只是平,不解满盈,是满出来。
- 胡氏炳文曰: “水”字当读“流而不盈”,“行险而不失其信”两句皆指水言,以水之内实行有常者释卦辞“有孚”之义也。
- 俞氏琰曰: 坎水,流水也,昼夜常流,流则不盈,故曰“水流而不盈”。水之流迂回曲折,不知更历几险而终至于海,兹非“行险而不失其信”者乎?
- 梁氏寅曰: “流而不盈”,时止则止也;“盈而后进”,时行则行也。坎以能止为信,以能行为功。时止时行,其君子处险之道与。
维心亨,乃以刚中也;行有尚,往有功也
本义
以刚在中心亨之象,如是而往必有功也。
程传
维其心可以亨通者,乃以其刚中也。中实为有孚之象,至诚之道何所不通?以刚中之道而行,则可以济险难而亨通也。以其刚中之才而往,则有功,故可嘉尚。若止而不行,则常在险中矣。坎以能行为功。
天险不可升也,地险山川丘陵也;王公设险以守其国,险之时用大矣哉
本义
极言之而赞其大也。
程传
髙不可升者,天之险也;山川丘陵,地之险也。王公君人者,观坎之象,知险之不可陵也,故设为城郭沟池之险以守其国,保其民人。是有用险之时,其用甚大,故赞其大矣哉。山河城池,设险之大端也。若夫尊卑之辨,贵贱之分明,等威异物采,凡所以杜绝陵僭,限隔上下者,皆体险之用也。
集说
- 王氏应麟曰: 下阳举而虢亡,虎牢城而郑惧,西河失而魏蹙,大岘度而燕危。故曰“设险以守其国”。
- 俞氏琰曰: 时用谓有时乎用,而非用之常也。
案
彖辞发习险之义,彖传又发用险之义。习险者,练习于艰难之事而无所避,立身之大本也。用险者,自然有严峻之象而不可干御,物之大权也。天之崇窿不可升,地之脩阻不可越,此天地用险之著者。在人,则所谓“忠信以为甲胄,礼义以为干橹”,皆此意也。其大者,则又莫如王公之设险守国,盖用天之道而刑赏之威莫敢以干犯,因地之利而河山之固莫敢以窥伺。险之用,岂不大哉?大抵八卦之德皆有其善,坎之德险虽微与诸卦不同,然以其用言之,则亦与诸卦之德同归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