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坤为地


坤为地展开↓
初六
六二
六三
六四
六五
上六
爻辞:履霜,坚冰至。
象曰:履霜坚冰,阴始凝也。驯致其道,至坚冰也。
注解:-
⇧ 承:阴承阴
⇩ 乘:-
⇅ 比:-
⏎ 应:-
⊙ 位:阴居阳位(不当位),初难知
展开全部↓
坤为地

坤:元亨,利牝马之贞,君子有攸往,先迷后得主利,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,安贞吉。

本义:

“▃▃ ▃▃” 者,偶也,阴之数也。坤者,顺也,阴之性也。注中者,三画卦之名也,经中者,六画卦之名也。阴之成形,莫大于地,此卦三画皆偶,故名坤而象地。重之又得坤焉,则是阴之纯,顺之至,故其名与象皆不易也。“牝马”,顺而健行者。阳先阴后,阳主义,阴主利。“西南”,阴方。“东北”,阳方。安顺之为也,“贞”,健之守也,遇此卦者,其占为大亨,而利以顺健为正。如有所住,则“先迷后得而主”于利。往西南则“得朋”,往东北则“丧朋”。大抵能安于正则吉也。

程传:

坤乾之对也。四徳同而贞体则异。乾以刚固为贞,坤则柔顺而贞。牝马柔顺而健行,故取其象曰牝马之贞。君子所行,柔顺而利且贞,合坤徳也。阴从阳者也,待唱而和。阴而先阳则为迷错,居后乃得其常也。主利,利万物则主于坤。生成皆地之功也。臣道亦然,君令臣行,劳于事者臣之职也。西南阴方,东北阳方,阴必从阳,离䘮其朋类,乃能成化育之功,而有安贞之吉。得其常则安,安于常则贞,是以吉也。

集说:

  • 王氏弼曰: 至顺而后乃亨,故惟利于牝马之贞。西南致飬之地,与坤同道者也,故曰得朋。东北反西南者也,故曰䘮朋。阴之为物,必离其党之于反类,而后获安贞吉。
  • 乾氏宝曰: 行天者莫若龙,行地者莫若马。故乾以龙繇,坤以马象。
  • 孔氏颖逹曰: 乾坤合体之物,故乾后次坤。地之为体,亦能始生万物,各得亨通,故云元亨,与乾同也。牝对牡为柔,故云利牝马之贞。不云牛而云马者,牛虽柔顺不能行地无疆,无以见坤之徳。马虽比龙为钝,而亦能逺象地之广育也。先迷后得主利者,以其至阴当待唱而后和。凡有所为,若在物之先即迷惑,若在物之后即得主利。以阴不可先唱,犹臣不可先君,卑不可先尊故也。
  • 崔氏憬曰: 西方坤兑,南方巽离,二方皆阴,与坤同类,故曰西南得朋。东方艮震,北方乾坎,二方皆阳,与坤非类,故曰东北䘮朋。安于承天之正,故言安贞吉也。
  • 张氏浚曰: 君造始,臣代终。人臣立事建业以有为于下,失朋侪之助,有不能独胜其任者矣。故西南以得朋为利。若夫立于本朝,左右天子,苟非绝类忘私,其何以上得君心合徳以治天下哉?然则得朋臣之职也,䘮朋臣之心也。以是心行是职,非曰今日得之,明日䘮之也。但见君徳而莫或有专事擅权之咎,曰东北䘮朋。
  • 朱子语类问: 牝马取其柔顺健行,坤顺而言健何也?曰:守得这柔顺坚确,故有健象。柔顺而不坚确,则亦不足以配乾矣。
  • 项氏安世曰: 牝取其顺,马取其行。顺者坤之元,行者坤之利。亨者利此而已,贞者终此而已。柔顺者多不能终,唯牝马为能终之。君子有攸往,此一句总起下文也。先迷后得主利,言利在得主,不利为主也。
  • 杨氏简曰: 君先臣后,夫先妻后。当后而先为迷,迷为失道。君为臣之主,夫为妻之主。后而得主,利莫大焉。
  • 王氏申子曰: 乾健行故为马,坤亦为马者,坤乾之配。乾行而坤止,则无以承天之施而成其化育之功,此所谓柔顺之贞,坤之徳也。
  • 胡氏一桂曰: 元亨利牝马之贞,已尽坤之全体。君子以下,则申占辞也。又曰:彖辞文王所作,西南得朋,东北䘮朋,后天卦位。
  • 俞氏琰曰: 坤顺乾之健,故其占亦为元亨。北地马群,每十牝随一牡而行,不入他群,是为牝马之贞。坤道以阴从阳,其贞如牝马之从牡,则利,故曰利牝马之贞。易中凡称君子,皆指占者而言。有攸往,谓有所行也。坤从乾而行,先乎乾则迷而失道,后乎乾则得乾为主而利,故曰君子有攸往,先迷后得主利。朋,坤类也。西南坤之本方,兑离巽皆坤类,是为得朋。出而从乾,则东北震艮坎非坤类,是为䘮朋。君子之出处随寓,能安壹是,皆以贞自持,盖无往而不吉,故曰西南得朋,东北䘮朋,安贞吉。
  • 蔡氏清曰: 若牡马则全是健,若牝牛则又全是顺。牝马顺而健者也,要非顺外有健也。其健亦是顺之健也,故曰安贞。坤卦地道也,妻道臣道也。不顺则专而无成,不健则不能配乾。顺而健者,坤之正也。
  • 郑氏维岳曰: 坤配乾者也。坤之徳即乾之徳,乃柔顺以承之而有终耳。有终为健,故曰利牝马之贞。坤道从乾,乾为坤之主,故先则迷而后则得其所主。西南得朋者,率类以从阳,以人事君之道也。东北䘮朋者,绝类以从阳,涣群朋亡之道也。此皆阴道之正而能安之所以得吉也。
  • 乔氏中和曰: 坤惟合乾,故得主。得主故西南东北皆利,方得朋䘮朋皆吉事。妻道也,臣道也。妻从夫,臣从君而已矣。案后得主当以孔子文言为据。盖坤者,地道臣道也,乾其主也。居先则无主,故迷;居后则得其所主矣。利字应属下两句读,言在西南则利于得朋,在东北则利于䘮朋也。得朋䘮朋,正与上文得主相对。盖事主者,惟知有主而已,朋类非所私也。然亦有时而宜,于得朋者,西南是坤代乾致役之地,非合众力不足以济,于是而得朋,正所以终主之事,是得朋即得主也。惟东方者,受命之先;北方者,告成之候,禀令归功,已无私焉,而又何朋类之足云?故必䘮朋而后得主也。为人臣者而知此义,则引类相先,不为阿党;睽孤特立,不为崖异。故易卦之爻有曰朋、盍、簪者,有曰朋至者,有曰以其彚、以其邻者,皆得朋之义也;有曰朋亡者,有曰涣群者,有曰绝类上者,皆䘮朋之义也。斯义也,质之文王卦圗、孔子彖传而皆合,故自此卦首发眀之,而六十四卦臣道准焉。

象曰:地势坤君子以厚徳载物

本义

地坤之象,亦一而已。故不言重,而言其势之顺,则见其高下相因之无穷,至顺极厚而无所不载也。

程传

坤道之大,犹干也。非圣人孰能体之?地厚而其势顺倾,故取其顺厚之象而云地势坤也。君子观坤厚之象,以深厚之徳容载庶物。

集说

  • 朱子语类云:高下相因,只是顺然。惟其厚,所以高下只管相因去,只见得他顺。若是薄底物,高下只管相因,则倾陷了,不能如此之无穷矣。君子体之,惟至厚为能载物。
  • 林氏希元曰:地势坤,言地势顺也。于此就见其厚,故君子以厚徳载物。葢坤之象为地,重之又得坤焉,则是地之形势高下相因,顿伏相仍。地势之顺,亦惟其厚耳。不厚,则高下相因便倾陷了,安得如此之顺?惟其厚,故能无不持载。故君子厚徳以承载天下之物。夫天下之物多矣,君子以一身任天下之责,群黎百姓倚我以为安,鸟兽昆虫草木亦倚我以为命。使褊心凉徳,其何以济?而天下之望于我者,亦孤矣。

彖曰: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,乃顺承天。

本义

此以地道明坤之义而首言元也,至极也,比大义差缓。始者气之始,生者形之始,顺承天施地之道也。

集说

  • 吕氏大临曰: 乾之体大矣,坤之效乾之法至。乾之大而后已,故乾元曰大哉,坤元曰至哉。
  • 朱子语类云: 资乾以始,便资坤以生,不争得霎时间。万物资乾以始而有气,资坤以生而有形,气至而生即坤元也。
  • 蔡氏清曰: 若徒曰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,则疑于与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者敌矣。今曰乃顺承天,非惟可以见坤道无成有终之义,而乾坤之合徳以共成生物之功者,亦于此乎见之。不然,乾有乾四徳,坤有坤四徳,而名实混矣。

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,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

本义

言亨也,徳合无疆谓配乾也。

集说

  • 崔氏憬曰: 含育万物为弘,光华万物为大,动植各遂其性,故曰品物咸亨也。
  • 游氏酢曰: 其静也翕,故曰含弘,含言无所不容;弘言无所不有。其动也辟,故曰光大,光言无所不著,大言无所不被。此所以徳合无疆也。
  • 林氏希元曰: 无所不包可见其弘,无所不逹可见其大。含弘光大,坤之亨也。品物咸亨,是物随坤亨而亨也。变万言品者,与乾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一般。

牝马地类,行地无疆,柔顺利贞,君子攸行。

本义

言利贞也。马,乾之象,而以为地类者,牝阴物而马又行地之物也。行地无疆,则顺而健矣。柔顺利贞,坤之徳也。君子攸行,人之所行如坤之徳也。所行如是,则其占如下文所云也。

程传

资生之道可谓大矣,乾既称大,故坤称至,至义差缓不若大之盛也。圣人于尊卑之辨谨严如此。万物资乾以始,资坤以生,父母之道也。顺承天施,以成其功。坤之厚徳,持载万物,合于乾之无疆也。以含弘光大四者形容坤道,犹乾之刚健中正纯粹也。含,包容也;弘,寛裕也;光,昭明也;大,博厚也。有此四者,故能成承天之功,品物咸得亨遂。取牝马为象者,以其柔顺而健,行地之类也。行地无疆,谓健也。乾健坤顺,坤亦健乎?曰非健何以配乾?未有乾行而坤止也。其动也刚,不害其为柔也。柔顺而利贞,乃坤徳也。君子之所行也,君子之道合坤徳也。

集说

  • 王氏弼曰: 地之所以得无疆者,以卑顺行之故也。乾以龙御天,坤以马行地。
  • 朱子语类云: 牝马地类,行地无疆,便是那柔顺利贞,君子攸行。本连下面,缘他趁押韵后,故说在此。
    • 又云: 程传云“未有乾行而坤止”,此说是。且如乾施物,坤不应,则不能生物。既生物,便是动,若不是他健,后如何配乾?只是健得来顺。
  • 龚氏焕曰: 坤先迷后得,而亦有元亨者,坤之元亨承乾而已。故曰“至哉坤元,乃顺承天”,又曰“徳合无疆,品物咸亨”。坤之利贞,乃坤之徳,故曰“牝马地类,行地无疆,柔顺利贞”。此亦先迷后得之意。坤所以能承乾之元亨以为元亨者,以其柔顺利贞也。
  • 熊氏良辅曰: 君子攸行合聮下文“先迷”之上,不必以韵为拘。当时夫子只是从头说下来。
  • 蔡氏清曰: 以象言,则为“牝马地类,行地无疆”,以义言,则为“柔顺利贞”。本义谓“马行地之物者,明龙之能飞乎天而为乾之象也”。
  • 林氏希元曰: 牝马地类,顺也。行地无疆,顺而健也。故承之曰“柔顺利贞”。言此即坤徳之顺健云尔。不敢自主,承天之施,以生万物,柔顺也。承天生物,直至于有终,利贞也。彖辞“利牝马之贞”,本无四徳,夫子以四徳解,故为之说如此。

先迷失道,后顺得常,西南得朋,乃与类行;东北丧朋,乃终有庆

本义

阳大阴小,阳得兼阴,阴不得兼阳,故坤之徳常减于干之半也。东北虽丧朋,然反之西南,则终有庆矣。

集说

  • 程子曰: 东北丧朋,阴必从阳,然后乃终有庆也。
  • 项氏安世曰: 东北丧朋,乃终有庆者,所以发文王言外之意也。地之交乎天,臣之事乎君,妇之从乎夫,皆丧朋之庆也。
  • 丘氏富国曰: 坤道主成,成在后,故先干而动则迷而失其道,从干而动则顺而得其常。西南为后于坤,为得地,故往西南则与类行;东北为先于坤,为不得地,故往东北则必丧朋。
  • 王氏申子曰: 马而非牝则不顺,而非地之类;牝而非马则不能配干而行。地无疆,此坤之柔顺利贞也。故君子行坤之道者,先乎阳则迷而失,后乎阳则顺而得。以阴从阴,犹与类行;以阴从阳,然后有庆。
  • 林氏希元曰: “先迷失道”是以失道解,先迷盖阴本居后,今居先是失道,故迷也;“后顺得常”是以顺解得常,盖阴本居后,居先为逆,居后为顺,故得其常道也。
  • 金氏贲亨曰: 丧朋犹泰之“朋亡”,舎其朋而从阳,则有得主之庆。
  • 何氏楷曰: 君子攸行虽趁上韵,然意连下文释卦辞“君子有攸往也”。君子之行以阳刚为主,以阴抗阳故迷而失道,以阴顺阳故得所主而不失其常。盖阳为主,阴承之,此天地不易之常理也。得朋者,合群阴以从阳,后代终也;丧朋者,敛群阴以避阳,先无成也。

安贞之吉,应地无疆

本义

安而且贞,地之徳也。

程传

干之用阳之为也,坤之用阴之为也。形而上曰天地之道,形而下曰阴阳之功。先迷后得以下言阴道也。先唱则迷失阴道,后和则顺而得其常理。西南阴方,从其类得朋也;东北阳方,离其类丧朋也。离其类而从阳,则能成生物之功,终有吉庆也。与类行者本也,从于阳者用也。阴体柔躁,故从于阳则能安贞而吉,应地道之无疆也。阴而不安贞,岂能应地之道?《彖》有三“无疆”,盖不同也。徳合无疆,天之不已也;应地无疆,地之无穷也;行地无疆,马之健行也。

集说

  • 孔氏颖达曰: “万物资生者”,言万物资地而生。干本气初,故云资始;坤据成形,故云资生。“乃顺承天者”,干是刚健,能统领于天;坤是阴柔,以和顺承奉于天。以其广厚,故能载物,有此生长之徳。合㑹无疆,凡言无疆者有二义:一是广博无疆,二是长久无疆也。自此已上论坤元之徳也。包含弘厚,光着盛大,故品类之物皆得亨通。此二句释“亨”也。“牝马以其柔顺,故云地类”,以柔顺为体,故行地无疆,不复穷已。此二句释“利贞”,故上文云“利牝马之贞”是也。柔顺利贞,君子攸行者,重释“利贞”之义,是君子之所行,兼释前文“君子有攸往也”。先迷失道者,以阴在物之先,失其为阴之道;后顺得常者,以阴在物之后,阳唱而阴和,是后顺得常。乃与类行者,以阴而造坤位,是乃与类行。乃终有庆者,以阴而诣阳,初虽离群,乃终久有庆善也。安谓安静,贞谓贞正,地体安静而贞正,人若静而能正,即得其吉应,合地之无疆也。

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,仅限用于个人研究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