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风蛊
程传
蛊卦序:以喜随人者,必有事故。受之以蛊,承二卦之义以为次也。夫喜说以随于人者,必有事也。无事则何喜何随?蛊所以次随也。蛊,事也。蛊非训事,蛊乃有事也。为卦山下有风,风在山下,遇山而回,则物乱,是为蛊象。蛊之义,坏乱也。在文为虫皿,皿之有虫,蛊坏之义。左氏传云:“风落山,女惑男,以长女下于少男,乱其情也。”风遇山而回,物皆挠乱,是为有事之象,故云蛊者事也。既蛊而治之,亦事也。以卦之象言之所以成蛊也,以卦之才言之所以治蛊也。
蛊:元亨利涉大川,先甲三日,后甲三日
本义
蛊,坏极而有事也。其卦艮刚居上,巽柔居下,上下不交,下卑巽而上苟止,故其卦为蛊。或曰,刚上柔下,谓卦变自贲来者初上二下,自井来者五上,上下自既济来者兼之,亦刚上而柔下,皆所以为蛊也。蛊坏之极,乱当复治,故其占为元亨而利涉大川。甲日之始,事之端也。先甲三日辛也,后甲三日丁也。前事过中而将坏,则可自新以为后事之端,而不使至于大坏;后事方始而尚新,然更当致其丁宁之意,以监前事之失,而不使至于速坏。圣人之深戒也。
程传
既蛊,则有复治之理。自古治必因乱,乱则开治理,自然也。如卦之才以治蛊,则能致元亨也。蛊之大者,济时之艰难险阻也,故曰利涉大川。甲数之首,事之始也,如辰之甲乙、甲第、甲令,皆谓首也,事之端也。治蛊之道,当思虑其先后三日,盖推原先后为救弊可久之道。先甲谓先于此究其所以然也,后甲谓后于此虑其将然也。一日二日至于三日,言虑之深,推之远也。究其所以然,则知救之之道;虑其将然,则知备之之方。善救则前弊可革,善备则后利可久。此古之圣王所以新天下而垂后世也。后之治蛊者,不明圣人先甲后甲之诫,虑浅而事近,故劳于救世而乱不革,功未及成而弊已生矣。甲者事之首,庚者变更之首。制作政教之类,则云甲,举其首也;发号施令之事,则云庚,庚犹更也,有所更变也。
集说
王氏弼曰: 三处下卦之极,而不疑于阳应斯义者,不为事始,湏唱乃应,待命乃发,含羙而可正者也。故曰含章可贞也。有事则从,不敢为首,故曰或从王事也。不为事主,顺命而终,故曰无成有终也。
杨氏简曰: 无成无终亦不可也,无成有终,臣之道也。
马氏融曰: 十日之中,唯称甲者,甲为十日之首,蛊为造事之端,故举初而明事始也。
孔氏颖达曰: 蛊者,事也。有事营为,则大得亨通。有为之时,利在拯难,故利涉大川也。甲者,创制之令。既在有为之时,不可因仍旧令,故用创制之令以治于人。又曰:物既惑乱,终致损坏,当湏有事。故序卦云:“蛊者事也。”谓物蛊必有事,非谓训蛊为事。
集氏曰: 先甲三日,殷勤告戒;后甲三日,丁宁宣布。
案
二体则阳卦居上,阴卦居下;六位则刚爻居上,柔爻居下。六十四卦中,亦惟此卦阴阳刚柔不相交,尊卑上下不相接,则隔绝而百弊生,万事隳矣。亦此卦名“蛊”之第一义也。坏极则有复通之理,但当济艰难,而不可狃于安维;始慎终而不可轻于动,故以利涉大川、先甲后甲为戒。
象曰:山下有风,蛊;君子以振民育德
本义
山下有风,物坏而有事矣。而事莫大于二者,乃治己治人之道也。
程传
山下有风,风遇山而回,则物皆散乱,故为有事之象。君子观有事之象,以振济于民,养育其德也。在己则养德,于天下则济民,君子之所事无大于此二者。
集说
- 李氏舜臣曰:山下有风,则风落山之谓,山木摧落,蛊败之象。饬蛊者,必须有以振起之。振民者,犹巽风之鼓为号令也;育德者,犹艮山之养成材力也。易中育德多取于山,故蒙亦曰“果行育德”。
- 杨氏文焕曰:振万物者莫如风,育万物者莫如山。
- 李氏简曰:山下有风,振物之象也。蛊之时,民德败矣。败而育之,必振动之,使离其故习可也。犹风之挠物,适所以养之也。
- 俞氏琰曰:小畜之风在天上,观之风在地上,涣之风在水上,并无所阻,故皆言“行”。蛊之风则止于山下,为山所阻而不能条达,故不言“行”而言“有”。
- 沈氏一贯曰:风遇山而回,物皆扰乱,是为有事之象。君子以振起民心而育其德,作新民也。
案
诸家以“振民育德”俱为治人之事,与传义不同。考其文意,似为得之。盖治己不应后于治人,而蒙之“果行育德”亦施于蒙者之事也。若渐之“居贤德善俗”为治己治人,则语次先后判然,且“居”与“育”亦有别。
彖曰:蛊,刚上而柔下,巽而止,蛊
本义
以卦体卦变卦德释卦名义。盖如此则积弊而至于蛊矣。
程传
以卦变及二体之义而言,刚上而柔下,谓干之初九上而为上九,坤之上六下而为初六也。阳刚尊而在上者也,今往居于上;阴柔卑而在下者也,今来居于下。男虽少而居上,女虽长而在下,尊卑得正,上下顺理。治蛊之道,由刚之上柔之下,变而为艮巽。艮止也,巽顺也。下巽而上止,止于巽顺也。以巽顺之道治蛊,是以元亨也。
集说
- 集氏曰: 巽而止者,巽而不为因循至坏者也。
- 朱子语类云: “刚上柔下,巽而止”,此是言致蛊之由,非治蛊之道。
- 又云: 龟山说“巽而止”乃治蛊之道,言当柔顺而止,不可坚正,非惟不成道理,且非易《彖》文义。巽而止蛊,犹“顺以动豫”,“动而说随”,皆言卦义。
- 俞氏琰曰: 巽固进退不决,苟非艮之止,亦未至于蛊。惟其巽而止,所以蛊也。巽则无奋迅之志,止则无健行之才,于是事事因循苟且,积毙而至于蛊。故曰“巽而止蛊”,盖以卦德言致蛊之由,非饬蛊之道也。
蛊,元亨而天下治也;利涉大川,往有事也;先甲三日,后甲三日,终则有始,天行也
本义
释卦辞。治蛊至于元亨,则乱而复治之象也。乱之终,治之始,天运然也。
程传
治蛊之道如卦之才,则元亨而天下治矣。夫治乱者,苟能使尊卑上下之义正,在下者巽顺,在上者能止,齐安定之事皆止于顺,则何蛊之不治也?其道大善而亨也。如此,则天下治矣。方天下坏乱之际,宜涉艰险以往而济之,是往有所事也。夫有始则必有终,既终则必有始,天之道也。圣人知终始之道,故能原始而究其所以然,要终而备其将然,先甲后甲而为之虑,所以能治蛊而致元亨也。
集说
- 杨氏万里曰: 蛊坏矣而曰“元亨而天下治”,何也?盖乱为治根,蛊为饬源。虽然乱不自治,蛊不自饬,不植不立,不振不起,故利于济大难,往有事也。
- 朱子语类云: “蛊元亨而天下治”,言蛊之时如此,必须是大善亨通而后天下治。
- 胡氏炳文曰: 诸卦皆言“往有功”,蛊独曰“往有事”。蛊者事也,事虽已治,不可以无事视之也。前事过中而将坏,即当为自新之图;后事方始而尚新,即当致丁宁之意。乱之极而治之始,虽天运然也,亦人事致然也。
- 龚氏焕曰: 蛊卦辞言“先甲后甲”,巽卦辞言“先庚后庚”。事坏而至蛊,则当复始。甲者事之始,故蛊《彖》传以“先甲后甲”为“终则有始”也。事久而有弊,不可以不更。庚者事之变,故巽爻辞以“先庚后庚”为“无初有终”也。夫事之坏而新之,是谓“终则有始”;事之毙而革之,是谓“无初有终”。终则有始如创业之君新一代之法度也;无初有终如中兴之主革前朝之弊事也。
- 俞氏琰曰: “往有事者”,当蛊坏之时,宜涉艰险而往有攸济,不可处之于无事之域也。文子云:“流水之不腐,以其逝故也;户枢之不蠹,以其运故也。”大抵器欲常用,久不用则蠹生;体欲常动,久不动则病生。蛊之时,止而不动,则天下之事终于蛊而已矣。故勉之使往,不宜坐视其毙而弗救也。